•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甘孜分院肝膽二科(四川康定 62600);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外科肝臟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索肝泡型包蟲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根治性切除術后教科書式結局(textbook outcomes,TO)的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5年至2022年期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甘孜分院確診的427例HAE患者的臨床資料,首先采用最小絕對收縮和選擇算子回歸(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regression,LASSO)篩選TO達成的潛在影響因素(預測模型A),再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探索TO的影響因素(預測模型B),進一步構建列線圖并進行驗證與比較。結果 共納入427例成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術的HAE患者,其中實現TO患者174例(40.7%)。相較于非TO組,TO組患者的P 1+2期 [62.6%(109/174) vs 42.3%(140/253)]、N0期 [77.0%(134/174) vs 63.6%(161/253)]、病灶直徑≤10 cm [77.0%(134/174) vs 64.8%(164/253)]、白蛋白-膽紅素指數(albumin Bilirubin index,ALBI)≤–2.6 [70.1%(122/174) vs 59.3%(150/253)]及小肝切除 [71.8%(125/174) vs 50.2%(127/253)] 比例高,前白蛋白(181 mg/L vs 169 mg/L)和白蛋白(39 g/L vs 38 g/L)水平高,術后住院時間短(15 d vs 19 d),住院費用低(51 727 元 vs 62 715元),P<0.05。LASSO回歸分析結果(預測模型A)表明,P分期、病灶直徑、ALBI和切肝方式為HAE術后達成TO的潛在影響因素(P<0.05),P 1+2期者的TO率高于P 3+4期者,病灶直徑≤10 cm者的TO率高于病灶直徑>10 cm者,ALBI≤–2.6者的TO率高于ALBI>–2.6者,小肝切除者的TO率高于大肝切除者。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預測模型B),P 1+2期者的TO率高于P 3+4期者(OR=1.800,P=0.025),小肝切除者的TO率高于大肝切除者(OR=1.974,P<0.001)。預測模型A的準確性及穩定性高于預測模型B(AUC:0.754 vs 0.712;C-index:0.756 vs 0.707)。結論 在接受根治性切除的HAE患者中,實現TO的比例未達到一半,致力于實現TO不僅能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還能有效降低醫療費用。基于P分期、病灶直徑、ALBI、切肝方式建立的TO預測模型優于僅基于P分期和切肝方式的預測模型。

引用本文: 馬智, 智明, 王文濤. 肝泡型包蟲病根治性切除術后教科書式結局的影響因素: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8): 916-923. doi: 10.7507/1007-9424.20240202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CYB56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下一篇

    懸浮培養構建源于胃癌患者的類器官及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