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通外科血管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究單發左側椎動脈(isolated left vertebral artery,ILVA)的解剖變異對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動脈覆膜支架修復術后的臨床結局和影像學結局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診的TBAD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合并ILVA患者和未合并ILVA患者的臨床結局和影像學結局事件的差別。 結果 根據納入標準,并經傾向性評分匹配后,本研究共納入82例TBAD 患者,其中合并 ILVA者 17例(ILVA組),未合并ILVA者65例(對照組),2組患者的影像學及手術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82例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37個月,在隨訪期間,2組患者的主動脈相關死亡、主動脈事件、卒中事件、主動脈不良重塑以及Ⅰ A型內漏和逆撕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ILVA組的再干預率 [HR=2.56,95%CI為(1.55,8.11),P=0.03] 和Ⅱ型內漏發生率 [OR=1.36,95%CI為(1.08,2.11),P=0.04] 更高。 結論 合并ILVA的TBAD患者在主動脈相關死亡、逆撕等嚴重不良事件上與正常主動脈弓患者無明顯差異,但更容易發生Ⅱ型內漏并發癥,再干預率較高,需加強術后隨訪和復查。

引用本文: 沈寅知, 黃斌, 袁丁, 趙紀春. 探究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合并單發左側椎動脈對胸主動脈覆膜支架修復術后結局的影響.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8): 961-967. doi: 10.7507/1007-9424.20240302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分化型甲狀腺癌放射性碘治療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
  • 下一篇

    不同病因行脾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及其相關凝血功能指標變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