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胃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臨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顧性收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簡稱“我院” )收治的2例胃FDCS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并回顧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結果 結合我院的2例及文獻收集的12例共14例胃FDCS患者的資料發現,胃FDCS好發于女性(男∶女=3∶11);發病年齡22~67歲、平均49歲、中位53歲;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痛(7/14);胃FDCS最大徑2~23 cm、中位10 cm。鏡下可見腫瘤細胞多為梭形或卵圓形,呈束狀、漩渦狀、席紋狀、車輻狀、彌漫片狀或模糊的結節狀生長。腫瘤細胞中等大小,邊界不清;胞質嗜酸性;胞核橢圓形或梭形,通常呈泡狀,核仁明顯。部分區域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大呈多邊形,雙核或多核常見,可觀察到瘤巨細胞或合體樣細胞存在,核分裂象易見(>5個/10 HPF)。腫瘤內常見小淋巴細胞浸潤,多聚集在血管周圍,可圍繞血管形成袖套狀結構;腫瘤周邊淋巴組織可呈透明血管Castleman病樣改變。此外,腫瘤內還可見擴張的假血管樣腔隙,內含嗜伊紅色的蛋白樣物,類似于胸腺瘤中的腔隙狀結構。部分病例可見明顯壞死及黏液變區域。大多數病例與周圍組織分界尚清楚,文獻報道中2例可見腫瘤浸潤性生長。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本組資料中胃FDCS細胞多數表達CD21(13/14)、CD23(11/13)、CD35(11/14),部分表達CD68(6/9)、S100(4/9),不表達CD117(0/11)和DOG1(0/8)。胃FDCS應與多種發生于胃的腫瘤相鑒別,正確診斷的關鍵在于認識和熟悉FDCS的組織學形態特征,在鑒別診斷中納入濾泡樹突狀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標志物。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13/14)。本組胃FDCS中,4例累及網膜或橫結腸系膜,3例發生肝轉移,5例發生淋巴結轉移。有10例患者獲得隨訪資料,隨訪時間1~31個月,1例因肝轉移死亡,1例帶瘤生存,余均為無瘤生存。其中我院的病例1術后4個月發現肝多發轉移灶,進行特瑞普利單抗免疫治療和安羅替尼靶向治療并加用吉西他濱化療及局部放療,患者定期隨訪,目前病情穩定。結論 胃FDCS好發于中年女性,臨床表現常為腹痛,其組織學特征與其他部位FDCS一致,但因它較罕見,易被誤診為消化道其他腫瘤,存在診斷陷阱。應廣泛取材并結合組織學特征以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進行鑒別診斷,以提高對胃FDCS診斷的準確性,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支持。

引用本文: 楊珉珉, 尹麗娟, 陳卉嬌. 胃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2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6): 743-747. doi: 10.7507/1007-9424.20240505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局部進展期中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對淋巴結檢出數目的影響及預后分析
  • 下一篇

    eyeMAX膽胰成像系統在肝膽管結石中的應用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