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林燁, 王藝超, 李志輝. 2022年中國甲狀腺癌流行情況分析:基于《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05–2018年數據.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7): 790-795. doi: 10.7507/1007-9424.20240607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1]。2018年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增甲狀腺癌病例56.7萬,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第11位高發腫瘤,在全球女性癌癥中居第5位(占女性癌癥總負擔的5.1%)[2];2020年全球范圍內新增甲狀腺癌病例高達58.6萬,在全球癌癥發病率中居第9位,在全球女性癌癥中仍居第5位[3]。在我國,2018年甲狀腺癌位居癌癥發病譜第8位,新發病例數84 593例,占全部癌癥新發病的5.41%[4]。由此可見,甲狀腺癌已成為國家癌癥疾病負擔的重要部分,而且由于甲狀腺癌復發率較高,甲狀腺癌的治療和隨訪成本也顯著增高,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5]。本研究基于我國約700個符合質量控制標準的腫瘤登記處提交的2005–2018年的數據結合106個開展連續監測工作的腫瘤登記處數據的趨勢變化,分析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和死亡情況,同時分析我國全國各年齡段的癌癥譜分布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該中心是承擔我國全國以人群為基礎的腫瘤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和發布工作的主要單位。本研究納入了2018年通過質量審核的約700個登記處的數據以及被《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連續收錄、質量可靠的106個登記處的2005–2018年的數據。
1.2 方法
本研究疾病選擇國際疾病分類第10次修訂(ICD-10)編碼為C73的甲狀腺癌進行數據檢索[6-7]。采用Excel對2005–2018年中國甲狀腺癌發病和死亡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統計我國全人群及分性別(男性和女性)的疾病負擔(疾病負擔選擇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使用SPSS 22.0軟件對監測數據按城市和農村、性別、年齡和地區進行分層分析。采用年齡-時期-隊列模型擬合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趨勢。以每5歲為間隔分為18個年齡段(0~5歲、5~10歲,以此類推至80~85歲和85歲及以上)再結合全國人口數據估計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和標化死亡率。2022年對應分層人口數據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人口標準化率(簡稱“中標率”)采用2000年全國普查的人口年齡構成,世界人口標準化率(簡稱“世標率”)采用Segi世界標準人口年齡構成[8-11]。
1.3 數據審核及質控
腫瘤登記數據以及數據審核及質量控制標準可參考《中國腫瘤登記工作指導手冊(2016)》和國際癌癥研究署/國際癌癥登記協會相關標準[6-7, 12],主要指標包括:死亡發病比,病理診斷比,是否采用了通用的定義、診斷、分類與編碼標準,以及登記處的發病及死亡率變化趨勢等。
2 結果
2.1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趨勢
2005–2018年我國全人群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及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簡稱“標化發病率”,包括中標發病率及世標發病率,下文若未特別說明,標化發病率包括這二者,死亡率說明同理)整體呈上升趨勢。
2.1.1 不同性別
從圖1a~1c可見,總體趨勢是,女性的粗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而男性的這些指標均低于全人群。細分發現,在2008–2010年以及2015–2016年這2個時間段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出現了小幅下降趨勢且它在全人群中下降程度更明顯(下降率約5.33%,它在男性中約為3.03%、在女性中約為4.44%);世標發病率變化趨勢與粗發病率變化趨勢較為相似;中標發病率僅在2008–2009年時間段出現了下降趨勢(下降率在全人群中約為0.24%,在男性中為0.15%、女性中為0.76%)。

a~c:分別為全國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a)、中標發病率(b)及世標發病率(c);d: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中標發病率;e:東、中及西部人群的中標發病率;f~h:分別全國甲狀腺癌的粗死亡率(f)、中標死亡率(g)及世標死亡率(h);i: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中標死亡率;j:東、中及西部人群的中標死亡率;k、l:分別為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k)和標化死亡率(l)
2.1.2 城市與農村
從圖1d可見,總體趨勢是,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全人群及分性別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指中標發病率)均處于上升狀態,且它在城市人群中明顯高于農村人群;在城市和農村的全人群中分別以6.31%和0.38%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在城市的男性和女性人群的中標化發病率分別以4.34%和6.19%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而在農村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分別以2.63%和6.81%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
2.1.3 不同地區
在分析不同地區的標化發病率(指中標發病率)時數據是自2010年開始,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從此時才開始將各地區的標化發病率進行分析。本研究按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區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趨勢進行分析,其結果見圖1e。我國這3個地區的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總體仍呈上升趨勢,盡管西部地區增長較為低緩,但也看到東部地區的增長程度仍較大,中部地區界于其他2個地區之間;而且發現無論哪個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
2.2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死亡趨勢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粗死亡率及標化死亡率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
2.2.1 不同性別
從圖1f~1h可見,總體趨勢是,女性的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這3個指標在男性中均低于全人群;世標死亡率在全人群及分性別人群中的整體趨勢均較為平緩,它在全人群中以1.45%、在男性中以0.56%,在女性中以2.55%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2009–2010年粗死亡率及世標死亡率在全人群和女性人群中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而中標死亡率在女性人群的2005–2007年出現了下降之后以較快速度呈上升趨勢,直到2011年后增長速度放緩,在全人群及男性人群中的上升趨勢總體較為平緩。
2.2.2 農村和城市
從圖1i可見,總體趨勢是,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死亡率(指中標死亡率)趨勢均處于上升狀態且二者差別不明顯,在其相應的全人群中的標化死亡率分別以3.23%和2.33%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它在城市的男性與女性人群中分別以3.60%和4.40%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而在農村的男性與女性人群中分別以2.31%和3.11%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
2.2.3 不同地區
從圖1j可見,總體趨勢是,我國甲狀腺癌全人群的標化死亡率(指中標死亡率)在中、西以及東部地區之間差異不明顯,但中部地區的標化死亡率增長程度變化較為明顯且變化幅度相對較大,而東部地區增長較為低緩,但是在西部地區的女性群體的標化死亡率在2012年之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在2017年開始又開始上升。在這3個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的標化死亡率仍均高于全人群及男性人群。
2.3 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的估計發病及死亡趨勢
經過趨勢分析后,本研究總結了2022年我國全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及死亡趨勢以及在城市與農村人群(表1)和不同年齡段中的差異。

2.3.1 發病情況
2022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為482.47萬例(男性253.39萬例、女性229.08萬例)。甲狀腺癌估計新發病例為46.61萬例(占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約9.66%),其中男性12.49萬例、女性34.12萬例。估計標化發病率(指世標發病率,下同)在女性中高于男性(36.51/10萬比13.25/10萬)、在城市中高于農村(27.87/10萬比17.66/10萬)。2022年相較于2018年,全人群估計標化發病率處于上升趨勢(24.64/10萬比12.01/10萬),在城市和農村人群中均處于上升趨勢(城市:27.87/10萬比15.58/10萬;農村:17.66/10萬比8.95/10萬)。2022年甲狀腺癌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呈明顯的性別差異(圖1k),即女性自20~30歲組開始快速上升,至45~50歲組時達高峰(最高標化發病率為97.00/10萬);而男性從0~20歲組一直處于緩慢上升趨勢,而從20~25歲組開始出現了快速上升,在30~35歲組達到高峰(最高標化發病率為31.60/10萬)。總體來說,女性甲狀腺癌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2.3.2 死亡情況
2022年全人群估計死亡例數為1.16萬例(2018年為0.32萬例),全人群的標化死亡率(指世標死亡率,下同)仍處于上升趨勢(2022年比2018年:0.45/10萬比0.37/10萬);2022年時城市和農村人群的標化死亡率差別不明顯(0.41/10萬比0.52/10萬),不分城市和農村的全人群中標化死亡率在女性中高于男性(0.55/10萬比0.35/10萬)。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死亡率男性與女性整體趨勢相似(圖1l),從0~35歲組一直緩慢上升,40~45歲組開始上升趨勢加快,至70歲以后持續加快更明顯,未見降低趨勢。
3 討論
2022年我國新發甲狀腺癌約為46.61萬例,死亡約為1.16萬例,疾病負擔仍然呈現上升趨勢。本研究分析了2005–2018年期間我國甲狀腺癌的疾病負擔情況,結果顯示,2005–2018年期間我國甲狀腺癌的世標發病率在男性人群中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而在女性中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而中標發病率和粗發病率總體呈現比較一致的明顯上升趨勢且女性的平均每年上升趨勢強于男性;但是我國的甲狀腺癌標化死亡率無論是全人群還是分性別卻均呈現比較一致的緩慢上升趨勢,這種變化趨勢可能與我國的診療水平提高有關;同時還發現,在我國城市人群的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增長趨勢明顯高于農村人群,但標化死亡率卻是在城市人群中相較于農村人群更低,此結果提示,可能農村的醫療衛生資源或經濟水平相對城市偏弱,這一點也可以從我國不同地區的標化發病率與死亡率變化趨勢得到印證,處于東部較為發達地區的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高于中部與西部地區,但這3個地區之間的標化死亡率卻未見明顯差別。總體分析我國甲狀腺癌疾病負擔變化趨勢的原因:① 激素水平。甲狀腺癌可能與女性雌激素的水平和生產次數有關,雌激素所介導的生物學反應是引起甲狀腺癌性別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13-14]。② 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持續上升可能與診斷技術如細胞活檢及超聲等影像學技術的進步有關,然而盡管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與增加檢測的趨勢相吻合,但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高是因為醫療檢測技術的改進還是危險因素暴露引起的實際變化仍有爭論[15-17],而且也有研究者[18]也認為約50%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無法用過度診斷來解釋;此外,美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分析結果[19]發現,甲狀腺癌大腫瘤(> 20 mm)的發生率從1983–2006年逐漸增高,而2006–2013年增高程度顯著上升[年均增長率=8.84%,95%CI(3.20%,14.79%)],此分析結果提示,即使進行早期檢測和治療,甲狀腺癌發病率仍在增加,而過度診斷并不能完全導致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③ 隨著健康科普知識的推廣,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視逐漸加強,自身健康檢查的意愿也逐漸增加,居民主動參與體檢的意識和行動力增強,這也體現在城市人群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程度高于農村人群的趨勢之中。④ 隨著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覆蓋范圍擴大,這也會從某種程度上讓甲狀腺癌發病檢出率增高。⑤ 社會壓力增大、環境污染、個人體質變差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甲狀腺癌發病風險[1, 20]。從以上分析提示,甲狀腺癌的疾病負擔變化與醫療水平的差異有一定關系,從側面提示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以及健康知識普及的推廣仍然任重道遠。
對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率的年齡趨勢分析發現,女性和男性甲狀腺癌發病率在15歲之前均處于較低的水平,提示低齡可能是甲狀腺癌發病的保護因素,這也與部分關于甲狀腺癌年齡特征研究[21-22]的結果一致。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年齡自20歲開始快速上升(高峰在40~50歲組),男性從15~35歲階段處于持續緩慢上升(高峰在30~35歲組)后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的更年期和女性的圍絕經期的年齡差異使得自身內分泌代謝平衡變化而導致[14]。同時還發現,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率的年齡分布相較于2018年有一定的年輕化趨勢。結果提示,在未來甲狀腺癌的防控工作中應該提高對女性30~55歲及男性30~40歲人群甲狀腺癌篩查的重視。
總之,目前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仍然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且疾病負擔日益加重,已成為嚴重影響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整體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因此,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甲狀腺癌防治知識的普及,提高甲狀腺癌防治意識;另一方面,仍需要加強醫務人員對于甲狀腺癌診治規范的培訓,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規范治療,同時加強心理支持以減輕甲狀腺癌患者的心理負擔;最后,各地區也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李志輝提出文章基本框架和構思;何林燁和王藝超完成數據收集及分析;何林燁完成論文撰寫。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1]。2018年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增甲狀腺癌病例56.7萬,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第11位高發腫瘤,在全球女性癌癥中居第5位(占女性癌癥總負擔的5.1%)[2];2020年全球范圍內新增甲狀腺癌病例高達58.6萬,在全球癌癥發病率中居第9位,在全球女性癌癥中仍居第5位[3]。在我國,2018年甲狀腺癌位居癌癥發病譜第8位,新發病例數84 593例,占全部癌癥新發病的5.41%[4]。由此可見,甲狀腺癌已成為國家癌癥疾病負擔的重要部分,而且由于甲狀腺癌復發率較高,甲狀腺癌的治療和隨訪成本也顯著增高,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5]。本研究基于我國約700個符合質量控制標準的腫瘤登記處提交的2005–2018年的數據結合106個開展連續監測工作的腫瘤登記處數據的趨勢變化,分析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和死亡情況,同時分析我國全國各年齡段的癌癥譜分布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該中心是承擔我國全國以人群為基礎的腫瘤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和發布工作的主要單位。本研究納入了2018年通過質量審核的約700個登記處的數據以及被《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連續收錄、質量可靠的106個登記處的2005–2018年的數據。
1.2 方法
本研究疾病選擇國際疾病分類第10次修訂(ICD-10)編碼為C73的甲狀腺癌進行數據檢索[6-7]。采用Excel對2005–2018年中國甲狀腺癌發病和死亡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統計我國全人群及分性別(男性和女性)的疾病負擔(疾病負擔選擇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使用SPSS 22.0軟件對監測數據按城市和農村、性別、年齡和地區進行分層分析。采用年齡-時期-隊列模型擬合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趨勢。以每5歲為間隔分為18個年齡段(0~5歲、5~10歲,以此類推至80~85歲和85歲及以上)再結合全國人口數據估計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和標化死亡率。2022年對應分層人口數據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人口標準化率(簡稱“中標率”)采用2000年全國普查的人口年齡構成,世界人口標準化率(簡稱“世標率”)采用Segi世界標準人口年齡構成[8-11]。
1.3 數據審核及質控
腫瘤登記數據以及數據審核及質量控制標準可參考《中國腫瘤登記工作指導手冊(2016)》和國際癌癥研究署/國際癌癥登記協會相關標準[6-7, 12],主要指標包括:死亡發病比,病理診斷比,是否采用了通用的定義、診斷、分類與編碼標準,以及登記處的發病及死亡率變化趨勢等。
2 結果
2.1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趨勢
2005–2018年我國全人群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及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簡稱“標化發病率”,包括中標發病率及世標發病率,下文若未特別說明,標化發病率包括這二者,死亡率說明同理)整體呈上升趨勢。
2.1.1 不同性別
從圖1a~1c可見,總體趨勢是,女性的粗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而男性的這些指標均低于全人群。細分發現,在2008–2010年以及2015–2016年這2個時間段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出現了小幅下降趨勢且它在全人群中下降程度更明顯(下降率約5.33%,它在男性中約為3.03%、在女性中約為4.44%);世標發病率變化趨勢與粗發病率變化趨勢較為相似;中標發病率僅在2008–2009年時間段出現了下降趨勢(下降率在全人群中約為0.24%,在男性中為0.15%、女性中為0.76%)。

a~c:分別為全國甲狀腺癌的粗發病率(a)、中標發病率(b)及世標發病率(c);d: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中標發病率;e:東、中及西部人群的中標發病率;f~h:分別全國甲狀腺癌的粗死亡率(f)、中標死亡率(g)及世標死亡率(h);i:城市和農村人群的中標死亡率;j:東、中及西部人群的中標死亡率;k、l:分別為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k)和標化死亡率(l)
2.1.2 城市與農村
從圖1d可見,總體趨勢是,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全人群及分性別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指中標發病率)均處于上升狀態,且它在城市人群中明顯高于農村人群;在城市和農村的全人群中分別以6.31%和0.38%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在城市的男性和女性人群的中標化發病率分別以4.34%和6.19%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而在農村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分別以2.63%和6.81%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
2.1.3 不同地區
在分析不同地區的標化發病率(指中標發病率)時數據是自2010年開始,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從此時才開始將各地區的標化發病率進行分析。本研究按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區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趨勢進行分析,其結果見圖1e。我國這3個地區的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總體仍呈上升趨勢,盡管西部地區增長較為低緩,但也看到東部地區的增長程度仍較大,中部地區界于其他2個地區之間;而且發現無論哪個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的標化發病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
2.2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死亡趨勢
2005–2018年我國甲狀腺癌粗死亡率及標化死亡率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
2.2.1 不同性別
從圖1f~1h可見,總體趨勢是,女性的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均高于全人群和男性,這3個指標在男性中均低于全人群;世標死亡率在全人群及分性別人群中的整體趨勢均較為平緩,它在全人群中以1.45%、在男性中以0.56%,在女性中以2.55%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2009–2010年粗死亡率及世標死亡率在全人群和女性人群中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而中標死亡率在女性人群的2005–2007年出現了下降之后以較快速度呈上升趨勢,直到2011年后增長速度放緩,在全人群及男性人群中的上升趨勢總體較為平緩。
2.2.2 農村和城市
從圖1i可見,總體趨勢是,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群甲狀腺癌的標化死亡率(指中標死亡率)趨勢均處于上升狀態且二者差別不明顯,在其相應的全人群中的標化死亡率分別以3.23%和2.33%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它在城市的男性與女性人群中分別以3.60%和4.40%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而在農村的男性與女性人群中分別以2.31%和3.11%的平均年增長速度增長。
2.2.3 不同地區
從圖1j可見,總體趨勢是,我國甲狀腺癌全人群的標化死亡率(指中標死亡率)在中、西以及東部地區之間差異不明顯,但中部地區的標化死亡率增長程度變化較為明顯且變化幅度相對較大,而東部地區增長較為低緩,但是在西部地區的女性群體的標化死亡率在2012年之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在2017年開始又開始上升。在這3個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的標化死亡率仍均高于全人群及男性人群。
2.3 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的估計發病及死亡趨勢
經過趨勢分析后,本研究總結了2022年我國全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及死亡趨勢以及在城市與農村人群(表1)和不同年齡段中的差異。

2.3.1 發病情況
2022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為482.47萬例(男性253.39萬例、女性229.08萬例)。甲狀腺癌估計新發病例為46.61萬例(占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約9.66%),其中男性12.49萬例、女性34.12萬例。估計標化發病率(指世標發病率,下同)在女性中高于男性(36.51/10萬比13.25/10萬)、在城市中高于農村(27.87/10萬比17.66/10萬)。2022年相較于2018年,全人群估計標化發病率處于上升趨勢(24.64/10萬比12.01/10萬),在城市和農村人群中均處于上升趨勢(城市:27.87/10萬比15.58/10萬;農村:17.66/10萬比8.95/10萬)。2022年甲狀腺癌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呈明顯的性別差異(圖1k),即女性自20~30歲組開始快速上升,至45~50歲組時達高峰(最高標化發病率為97.00/10萬);而男性從0~20歲組一直處于緩慢上升趨勢,而從20~25歲組開始出現了快速上升,在30~35歲組達到高峰(最高標化發病率為31.60/10萬)。總體來說,女性甲狀腺癌各年齡別標化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2.3.2 死亡情況
2022年全人群估計死亡例數為1.16萬例(2018年為0.32萬例),全人群的標化死亡率(指世標死亡率,下同)仍處于上升趨勢(2022年比2018年:0.45/10萬比0.37/10萬);2022年時城市和農村人群的標化死亡率差別不明顯(0.41/10萬比0.52/10萬),不分城市和農村的全人群中標化死亡率在女性中高于男性(0.55/10萬比0.35/10萬)。2022年的年齡別標化死亡率男性與女性整體趨勢相似(圖1l),從0~35歲組一直緩慢上升,40~45歲組開始上升趨勢加快,至70歲以后持續加快更明顯,未見降低趨勢。
3 討論
2022年我國新發甲狀腺癌約為46.61萬例,死亡約為1.16萬例,疾病負擔仍然呈現上升趨勢。本研究分析了2005–2018年期間我國甲狀腺癌的疾病負擔情況,結果顯示,2005–2018年期間我國甲狀腺癌的世標發病率在男性人群中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而在女性中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而中標發病率和粗發病率總體呈現比較一致的明顯上升趨勢且女性的平均每年上升趨勢強于男性;但是我國的甲狀腺癌標化死亡率無論是全人群還是分性別卻均呈現比較一致的緩慢上升趨勢,這種變化趨勢可能與我國的診療水平提高有關;同時還發現,在我國城市人群的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增長趨勢明顯高于農村人群,但標化死亡率卻是在城市人群中相較于農村人群更低,此結果提示,可能農村的醫療衛生資源或經濟水平相對城市偏弱,這一點也可以從我國不同地區的標化發病率與死亡率變化趨勢得到印證,處于東部較為發達地區的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高于中部與西部地區,但這3個地區之間的標化死亡率卻未見明顯差別。總體分析我國甲狀腺癌疾病負擔變化趨勢的原因:① 激素水平。甲狀腺癌可能與女性雌激素的水平和生產次數有關,雌激素所介導的生物學反應是引起甲狀腺癌性別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13-14]。② 甲狀腺癌標化發病率持續上升可能與診斷技術如細胞活檢及超聲等影像學技術的進步有關,然而盡管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與增加檢測的趨勢相吻合,但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高是因為醫療檢測技術的改進還是危險因素暴露引起的實際變化仍有爭論[15-17],而且也有研究者[18]也認為約50%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無法用過度診斷來解釋;此外,美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分析結果[19]發現,甲狀腺癌大腫瘤(> 20 mm)的發生率從1983–2006年逐漸增高,而2006–2013年增高程度顯著上升[年均增長率=8.84%,95%CI(3.20%,14.79%)],此分析結果提示,即使進行早期檢測和治療,甲狀腺癌發病率仍在增加,而過度診斷并不能完全導致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③ 隨著健康科普知識的推廣,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視逐漸加強,自身健康檢查的意愿也逐漸增加,居民主動參與體檢的意識和行動力增強,這也體現在城市人群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程度高于農村人群的趨勢之中。④ 隨著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覆蓋范圍擴大,這也會從某種程度上讓甲狀腺癌發病檢出率增高。⑤ 社會壓力增大、環境污染、個人體質變差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甲狀腺癌發病風險[1, 20]。從以上分析提示,甲狀腺癌的疾病負擔變化與醫療水平的差異有一定關系,從側面提示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以及健康知識普及的推廣仍然任重道遠。
對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率的年齡趨勢分析發現,女性和男性甲狀腺癌發病率在15歲之前均處于較低的水平,提示低齡可能是甲狀腺癌發病的保護因素,這也與部分關于甲狀腺癌年齡特征研究[21-22]的結果一致。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年齡自20歲開始快速上升(高峰在40~50歲組),男性從15~35歲階段處于持續緩慢上升(高峰在30~35歲組)后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的更年期和女性的圍絕經期的年齡差異使得自身內分泌代謝平衡變化而導致[14]。同時還發現,2022年我國甲狀腺癌估計發病率的年齡分布相較于2018年有一定的年輕化趨勢。結果提示,在未來甲狀腺癌的防控工作中應該提高對女性30~55歲及男性30~40歲人群甲狀腺癌篩查的重視。
總之,目前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仍然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且疾病負擔日益加重,已成為嚴重影響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整體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因此,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甲狀腺癌防治知識的普及,提高甲狀腺癌防治意識;另一方面,仍需要加強醫務人員對于甲狀腺癌診治規范的培訓,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規范治療,同時加強心理支持以減輕甲狀腺癌患者的心理負擔;最后,各地區也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李志輝提出文章基本框架和構思;何林燁和王藝超完成數據收集及分析;何林燁完成論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