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四川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a,IHE)患者合并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及預后因素。方法  對2010年1月—2022年1月期間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住院收治的IHE患者39例進行回顧性病例對照分析,探索患者合并靜脈血栓形成(含肺栓塞)以及治療后血栓復發的危險因素。結果  39例IHE患者中合并靜脈血栓形成者17例(43.5%)。在血管受損患者中,以肺栓塞為首發癥狀就診者占29.4%(5/17)。合并肺栓塞的IHE患者年齡更小[44(24.5~51.0)歲比56(46.3~67.8)歲,P=0.035]、嗜酸性粒細胞峰值越高[11.7(7.2~26.5)×109/L比3.8(2.9~6.7)×109/L,P=0.020]。在平均隨訪13個月(2~21個月)后,35.3%(6/17)患者發生靜脈血栓復發。持續的嗜酸性粒細胞增高(>0.5×109/L)是血栓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OR 13.33,95%CI 1.069~166.374)。結論  血栓形成是IHE患者常見的血管受損合并癥,嗜酸性細胞增高是血栓形成和治療后血栓復發的危險因素。控制和監測IHE患者嗜酸性細胞水平可以避免嚴重合并癥發生。

引用本文: 李沁雪, 馮小藝, 歐雪梅. 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合并血栓形成及復發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3, 22(10): 716-721. doi: 10.7507/1671-6205.20230101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性肺曲霉病的臨床特征分析
  • 下一篇

    2010—2021年香港地區戒煙人群特征及控煙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