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呼吸危重癥中心二病區(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通過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分析單純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微生物菌群差異。方法 納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間住院的肺炎患者,根據是否合并慢阻肺分為單純肺炎組和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組,應用 mNGS 技術檢測BALF微生物,分析兩組的菌群分布特征。 結果  共納入97例患者,其中80例患者(81.82%)微生物檢測結果為陽性。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組的吸煙指數顯著高于單純肺炎組(t=–3.62,P=0.001)。兩組菌群分布存在差異,在屬水平檢測上,在單純肺炎組檢出19種微生物,其中細菌8種(42.11%)、真菌2種(10.53%)、病毒3種(15.79%)、其他類型微生物6種(31.58%);而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組檢測出22種微生物,細菌10種(47.62%)、真菌3種(14.29%)、病毒4種(19.05%)、其他類型微生物4種(19.05%)。兩組RPM值也存在差異,細菌RPM值在非重癥肺炎時,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組細菌RPM值在屬水平顯著高于與單純肺炎組(Z=?2.706,P=0.007)。單純肺炎患者為重癥感染時,RPM值在屬和種水平均顯著高于與非重癥感染(Z=?2.202,P=0.028; Z=?2.141,P=0.032)。慢阻肺合并重癥肺炎時,細菌RPM值只有在種水平顯著高于非重癥肺炎(Z=?2.367,P=0.017)。結論 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單純肺炎患者BALF菌群在屬和種分布特征不同,細菌為最主要的微生物類型,但兩組優勢細菌類型不同。單純肺炎以細菌、病毒和其他類型微生感染為主,而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真菌和細菌感染為主。RPM值可能成為提示肺炎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

引用本文: 夏宇, 考吾沙爾·巴合提江. 應用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技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BALF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和載量.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4, 23(6): 414-422. doi: 10.7507/1671-6205.20231205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構建CT結合血清學指標模型預測結締組織病相關肺纖維化的進展
  • 下一篇

    肺移植術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繼發急性結腸假性梗阻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