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甘肅蘭州 730000);
  • 2.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甘肅蘭州 730000);
  • 3.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兒童保健科(甘肅蘭州 73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重度間歇性低氧大鼠的線粒體形態、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以及間歇性低氧及其嚴重程度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18只大鼠,構建重度間歇性低氧模型,為正常對照組、間歇性空氣對照組和5%間歇性低氧8周組,每組6只,觀察海馬CA1區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變化。選取30只大鼠,隨機分為5組:正常對照組、間歇性空氣對照組、5%間歇性低氧4周組、5%間歇性低氧6周組和5%間歇性低氧8周組,每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宮實驗評估各組大鼠的認知功能。結果  重度間歇性低氧大鼠的海馬CA1區線粒體可見雙層膜或多層膜,線粒體腫脹、嵴斷裂、空泡化,其呼吸功能明顯減弱,膜通透性升高,膜電位降低。Morris水迷宮中,各組大鼠之間的游泳速度無明顯差異;隨著間歇性低氧作用時間的延長,各組大鼠找到隱藏平臺的潛伏期明顯增加,目標象限停留時間明顯減少。結論  重度間歇性低氧時大鼠大腦海馬CA1區線粒體結構破壞,功能障礙,認知障礙發生。且隨著間歇性低氧損傷時間延長,認知障礙程度加重。

引用本文: 王夏燕, 凌繼祖, 葉新華. 重度間歇性低氧對大鼠認知功能及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4, 23(10): 727-733. doi: 10.7507/1671-6205.20240506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肺移植受者發生吞咽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和系統評價
  • 下一篇

    以淋巴結腫大為表現的成人肺結核合并新型隱球菌感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