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行, 蔣雯, 劉潔, 林歡, 劉穩, 喬月華. 基于聲能吸收率的鼓室圖A型腺樣體肥大兒童診斷價值初探.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 23-28. doi: 10.7507/1672-2531.2023031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腺樣體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是兒童常見病,臨床表現為兒童睡眠時張口呼吸,夜間打鼾,睡眠不安,生長發育落后[1],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中耳膽脂瘤,嚴重時可因生長激素產生減少和缺氧,出現肺動脈高壓、心臟衰竭[2]。肥大的腺樣體組織阻塞咽鼓管是兒童咽鼓管功能障礙和OME形成的最重要原因[3]。既往多應用226 Hz聲導抗對AH引起的中耳功能問題進行研究探討,認為其對AH患兒的中耳功能評估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226 Hz聲導抗的單一頻率對疾病診斷可能存在漏診。寬頻聲導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作為一種新型中耳功能測試方法,其探測音為寬頻短聲,頻率為226~8 000 Hz,較226 Hz聲導抗有更高的診斷價值[4,5],可補充226 Hz聲導抗在高頻測試方面的不足,對中耳及內耳疾病的診斷價值已被多名學者證實[6-8]。
AH作為兒童OME最常見病因,我們需要了解AH兒童中耳功能情況。在AH兒童中,鼓室圖A型臨床占比高[9],其中耳功能常被視為正常,但我們認為僅僅依靠常規226 Hz聲導抗并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對于該類患兒寬頻聲導抗的能量吸收率有何特征也研究較少。故本研究將運用WAI探討鼓室圖A型AH兒童的中耳功能,并建立回歸模型,擬為AH兒童的臨床治療、隨訪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納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以“睡眠張口呼吸伴打鼾”為主訴且無聽力言語問題的96例AH兒童,同時招募同期健康兒童40例。
AH入選標準:① 年齡5~11歲;② 聽力正常,發音清晰,無語言發育遲緩;③ 電耳鏡檢查耳廓、外耳道、鼓膜形態正常;④ 電子鼻咽鏡觀察鼻咽部軟組織隆起,后鼻孔阻塞度≥51%;⑤ 受試兒安靜配合,測試過程中無講話、耳機脫落等;⑥ 無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聾病史、無唇腭裂、畸形等頜面發育異常、無腺樣體或扁桃體手術史、無鼻腔鼻竇病史。
所有健康兒童純音測聽平均聽閾均≤20 dB HL,226 Hz聲導抗鼓室圖為A型,既往無中耳內耳疾病,無腺樣體或扁桃體手術史。
研究已獲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XYFY2021-KL133-01),檢測前告知兒童家長檢測目的與方法,家長同意檢查并簽字。
1.2 測試方法
1.2.1 內鏡檢查
采用德國IXON公司所產的EndoSTROB內窺鏡系統以及配套的IXON耳鏡,檢查前用奧布卡因凝膠對鼻腔進行表面麻醉,兒童取坐位,經前鼻孔深入鼻腔至鼻咽部,觀察腺樣體阻塞后鼻孔程度。AH分度標準為:后鼻孔阻塞度≤25%為1度,后鼻孔阻塞度為26%~50%為2度,后鼻孔阻塞度為51%~75%為3度,后鼻孔阻塞度>75%為4度[10]。將1~2度定義為輕度AH,3度為中度AH,4度為重度AH。更換耳內鏡,清理外耳道耵聹,緩慢進入外耳道,觀察鼓膜形態。
1.2.2 聽力學檢查
① 純音測聽:采用的純音測聽儀器為丹麥爾聽美公司所產Aurical Aud測試儀,在本底噪聲≤30 dB的隔聲室中測試,以氣導平均閾值≤20 dB為正常。② 226 Hz聲導抗:采用丹麥爾聽美公司所產OToflex中耳分析儀,按Liden-Jerger分型[11]分為A型、B型、C型、As型、Ad型,并從數據庫中找出鼓室圖A型兒童及其外耳道容積、鼓室內壓力、聲順值數值。③ 寬頻聲導抗:采用丹麥國際聽力設備公司生產的Titan IMP440測試儀,在本底噪聲≤30 dB的隔聲室中進行測試,其刺激聲為226~8 000 Hz的混合短聲(107個頻率點),給聲強度是85 dBspl,測試壓力范圍為+200~?600 daPa,取1/3倍頻程共17個頻率,分析峰值壓力、環境壓力下聲能吸收率特點。
1.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2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個數/百分比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非參數秩合檢驗。Power值計算行事后分析,Power值>0.8為樣本量足夠,具有統計學檢驗效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先采用KMO及Bartlett球形檢驗[12],滿足條件后將特征值設置為1,將得出的主成分因子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確定回歸模型的準確性,診斷價值用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量化,并計算對應的特異性,靈敏性及cut-off值。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
AH兒童96例(192耳),其中鼓室圖A型共119耳,占比62%。將鼓室圖A型AH兒童納入研究組(簡稱AH組)。對照組均為健康兒童,共40例(80耳)。AH組與對照組基線特征見表1。

2.2 226 Hz聲導抗指標
AH組與對照組226Hz聲導抗外耳道容積、鼓室內壓力和聲順值特點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2)。


2.3 寬頻聲能吸收率
在峰值壓力下,AH組聲能吸收率在226~630 Hz和3 15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環境壓力下,AH組聲能吸收率在1 250~1 600 Hz低于對照組,在4 00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和圖1。




2.4 PCA及二元Logistic模型
對AH組和對照組峰值壓力和環境壓力經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頻率指標進行PCA。納入指標共計15個頻率(峰值壓力下226 Hz、250 Hz、315 Hz、400 Hz、500 Hz、630 Hz、3 150 Hz、4 000 Hz、5 000 Hz、6 000 Hz,環境壓力下1 250 Hz、1 600 Hz、4 000 Hz、5 000 Hz、6 000 Hz),說明該15個指標對區分兩組有一定的判別能力。本研究中,KMO=0.72及P<0.05認為研究樣本數據適合做PCA。將數據標準化并將特征值設置為1,圖2顯示特征值第三位置處出現拐點,故可得出3個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PC),3個PC累計貢獻率即所提取的主成分包含原始信息的89.79%,因此認為所提取的PC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分別記為PC1、PC2和PC3,見表4。


表5顯示每個頻率的聲能吸收率在特定PC的成分得分,即得分越大表明該頻率的聲能吸收率對PC的貢獻越大。PC1在峰壓4 000 Hz、5 00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峰壓高頻率段。PC2在峰壓226 Hz、25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峰壓低頻率段。PC3在環境壓1 250 Hz、1 60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環境壓中頻率段。將每個頻率計算出的綜合得分歸一化即為權重,可見在峰值壓力下3 150 Hz和4 000 Hz,環境壓力下1 600 Hz和1 250 Hz權重占比最高。

將PCA降維后所得3個主成分(PC1、PC2、PC3),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見表6。運用ROC評價模型診斷效力,AUC為0.813,靈敏度為62.18%,特異度為87.50%,截斷值為0.696,見圖3。


3 討論
本研究比較了鼓室圖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聲能吸收率特點,認為WAI可發現AH兒童早期中耳功能異常。
由于兒童生理特點以及鄰近器官炎性刺激,會導致腺樣體出現病理性肥大,可引起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癥病變。研究表明AH的患病率為34%[11],隨著肥胖兒童的增加,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3]。WAI是一種靈敏、無創、便捷的中耳疾病診斷方法,越來越得到臨床的認可,在兒童疾病診斷中使用越來越普遍,主要集中于對分泌性中耳炎,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人工耳蝸植入等[14-16]研究,對AH兒童的中耳功能研究鮮有報道。
對于AH并發OME的兒童,在226 Hz聲導抗檢查中鼓室圖可能為B或C型曲線,而沒有并發OME的AH兒童,226 Hz聲導抗提示中耳功能大多是正常的,臨床醫生會相對于重視B、C型兒童而忽略A型兒童中耳功能。有研究[9]報道AH兒童A型鼓室圖占半數以上。在本研究中,AH兒童共納入了192耳,在192耳中38%耳朵因鼓室測量顯示中耳有異常,故納入62%中耳正常狀態(鼓室圖A型)進行研究。我們發現這119耳與對照組相比,聲能吸收率在多個頻率存在差異,說明對于鼓室圖A型AH兒童,226 Hz聲導抗鼓室圖很難發現其早期中耳功能異常,而寬頻聲導抗可以早期發現。通過比較鼓室圖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可得知,在峰值壓力下,A組聲能吸收率在226~630 Hz及3 15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在環境壓力下,A組聲能吸收率在1 250~1 600 Hz低于對照組,4 000~6 000 Hz高于對照組。為探索WAI區分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能力,擬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因研究指標較多,且這些指標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遂采用PCA[17]通過線性變換,將原來的多個指標組合成相互獨立的少數幾個能充分反映總體信息的指標,從而在不丟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便于進一步分析。本研究中,通過將15個頻率降維為3個PC,每個PC用來作為預測因子,這保留了原始數據中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中需要包含的變量較少,從而降低了過擬合的風險,使模型更加準確。對每個PC的成分得分分析,可認為PC1主要代表峰壓高頻,PC2代表峰壓低頻,PC3代表環境壓中頻。
將3個PC納入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PC1的OR值與PC2的OR值相近,均大于PC3的OR值。可得出兩點,一是峰值壓力下頻率對模型貢獻率高于環境壓力,這是因為峰值壓力是在補償耳道和中耳之間壓力差后評估的中耳功能[18],中耳鼓膜勁度受到修正,峰值壓力下的聲能吸收率減少了中耳壓力的影響,測量由中耳病理本身引起的吸收率變化,可以更好反映中耳特征。二是結合15個頻率點的權重,可見高頻占比高,峰值壓力和環境壓力下的高頻對模型貢獻大,說明高頻對中耳功能評估更準確,故在鑒別鼓室圖A型兒童與正常兒童中耳功能差異時,高頻似乎更有意義。這是因為聲能的傳遞主要受到中耳系統的質量、勁度及摩擦力3種因素的影響,低頻聲音傳導主要與中耳勁度相關,高頻主要與中耳質量相關[19-22]。肥大的腺樣體通過機械阻塞咽鼓管咽口,因氣流作用對咽鼓管產生了真空效應,引起咽鼓管的塌陷閉合[23],導致或加重中耳產生的負壓效應,故物質跨黏膜交換時,可導致滲出增加,中耳腔黏膜水腫;或者由于肥大腺樣體表面定植的菌群導致中耳黏液纖毛運動障礙[24],進一步加重周圍組織黏膜水腫;或者因為AH兒童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兒童,鼻咽淋巴組織參與呼吸道的局部免疫,發揮免疫調節作用[25],上升至中耳腔,引起軟組織腫脹,以上3種原因均可導致中耳腔質量增加,聲能吸收率本應在高頻處降低,但本研究結果顯示聲能吸收率在高頻處升高。推測其可能原因是,若將OME視為AH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與中耳功能障礙的終點,AH作為OME病程的早期階段,可能是先出現鼓室硬化使中耳腔勁度因素主導而后在中耳積液出現且累計一定程度后才使質量因素占主導。故在本研究中認為AH在高頻出現吸收率升高是因為黏膜腫脹等因素使中耳肌肉或鐙骨底板活動性降低等原因使中耳勁度增加,出現吸收率升高。也有研究[26]報道共振頻率升高可能是AH導致中耳功能障礙的早期信號,本研究同樣出現共振頻率后移,與報道一致。此外,我們運用ROC評估模型診斷價值,AUC為0.813,特異度為87.5%,靈敏度為62.18%,提示WAI在判斷AH兒童早期中耳功能異常有一定意義,其高度相關的特異性可以排除部分假陽性,但由于其敏感性較差,WAI不適合單獨作為篩查手段。故認為基于峰值壓力高頻升高情況下,即使兒童為鼓室圖A型,其中耳功能也可能存在異常。
本研究的局限性:AH壓迫咽鼓管咽口是造成中耳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但AH壓迫咽鼓管咽口程度對中耳功能的影響在WAI的聲能吸收率有何特點,還需要今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提到了鼓室圖A型AH兒童的中耳功能,且認為作為OME病程早期的A型兒童應先是出現中耳肌肉或鐙骨底板活動性降低順應性減低,勁度占主導因素。WAI對中耳功能診斷優于226 Hz聲導抗,可以發現AH兒童早期中耳問題,同時提醒臨床醫生要重視鼓室圖A型兒童中耳功能,對于A型兒童注意跟蹤隨訪,注意聽力細微變化。
腺樣體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是兒童常見病,臨床表現為兒童睡眠時張口呼吸,夜間打鼾,睡眠不安,生長發育落后[1],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中耳膽脂瘤,嚴重時可因生長激素產生減少和缺氧,出現肺動脈高壓、心臟衰竭[2]。肥大的腺樣體組織阻塞咽鼓管是兒童咽鼓管功能障礙和OME形成的最重要原因[3]。既往多應用226 Hz聲導抗對AH引起的中耳功能問題進行研究探討,認為其對AH患兒的中耳功能評估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226 Hz聲導抗的單一頻率對疾病診斷可能存在漏診。寬頻聲導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作為一種新型中耳功能測試方法,其探測音為寬頻短聲,頻率為226~8 000 Hz,較226 Hz聲導抗有更高的診斷價值[4,5],可補充226 Hz聲導抗在高頻測試方面的不足,對中耳及內耳疾病的診斷價值已被多名學者證實[6-8]。
AH作為兒童OME最常見病因,我們需要了解AH兒童中耳功能情況。在AH兒童中,鼓室圖A型臨床占比高[9],其中耳功能常被視為正常,但我們認為僅僅依靠常規226 Hz聲導抗并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對于該類患兒寬頻聲導抗的能量吸收率有何特征也研究較少。故本研究將運用WAI探討鼓室圖A型AH兒童的中耳功能,并建立回歸模型,擬為AH兒童的臨床治療、隨訪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納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以“睡眠張口呼吸伴打鼾”為主訴且無聽力言語問題的96例AH兒童,同時招募同期健康兒童40例。
AH入選標準:① 年齡5~11歲;② 聽力正常,發音清晰,無語言發育遲緩;③ 電耳鏡檢查耳廓、外耳道、鼓膜形態正常;④ 電子鼻咽鏡觀察鼻咽部軟組織隆起,后鼻孔阻塞度≥51%;⑤ 受試兒安靜配合,測試過程中無講話、耳機脫落等;⑥ 無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聾病史、無唇腭裂、畸形等頜面發育異常、無腺樣體或扁桃體手術史、無鼻腔鼻竇病史。
所有健康兒童純音測聽平均聽閾均≤20 dB HL,226 Hz聲導抗鼓室圖為A型,既往無中耳內耳疾病,無腺樣體或扁桃體手術史。
研究已獲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XYFY2021-KL133-01),檢測前告知兒童家長檢測目的與方法,家長同意檢查并簽字。
1.2 測試方法
1.2.1 內鏡檢查
采用德國IXON公司所產的EndoSTROB內窺鏡系統以及配套的IXON耳鏡,檢查前用奧布卡因凝膠對鼻腔進行表面麻醉,兒童取坐位,經前鼻孔深入鼻腔至鼻咽部,觀察腺樣體阻塞后鼻孔程度。AH分度標準為:后鼻孔阻塞度≤25%為1度,后鼻孔阻塞度為26%~50%為2度,后鼻孔阻塞度為51%~75%為3度,后鼻孔阻塞度>75%為4度[10]。將1~2度定義為輕度AH,3度為中度AH,4度為重度AH。更換耳內鏡,清理外耳道耵聹,緩慢進入外耳道,觀察鼓膜形態。
1.2.2 聽力學檢查
① 純音測聽:采用的純音測聽儀器為丹麥爾聽美公司所產Aurical Aud測試儀,在本底噪聲≤30 dB的隔聲室中測試,以氣導平均閾值≤20 dB為正常。② 226 Hz聲導抗:采用丹麥爾聽美公司所產OToflex中耳分析儀,按Liden-Jerger分型[11]分為A型、B型、C型、As型、Ad型,并從數據庫中找出鼓室圖A型兒童及其外耳道容積、鼓室內壓力、聲順值數值。③ 寬頻聲導抗:采用丹麥國際聽力設備公司生產的Titan IMP440測試儀,在本底噪聲≤30 dB的隔聲室中進行測試,其刺激聲為226~8 000 Hz的混合短聲(107個頻率點),給聲強度是85 dBspl,測試壓力范圍為+200~?600 daPa,取1/3倍頻程共17個頻率,分析峰值壓力、環境壓力下聲能吸收率特點。
1.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2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個數/百分比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非參數秩合檢驗。Power值計算行事后分析,Power值>0.8為樣本量足夠,具有統計學檢驗效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先采用KMO及Bartlett球形檢驗[12],滿足條件后將特征值設置為1,將得出的主成分因子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確定回歸模型的準確性,診斷價值用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量化,并計算對應的特異性,靈敏性及cut-off值。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
AH兒童96例(192耳),其中鼓室圖A型共119耳,占比62%。將鼓室圖A型AH兒童納入研究組(簡稱AH組)。對照組均為健康兒童,共40例(80耳)。AH組與對照組基線特征見表1。

2.2 226 Hz聲導抗指標
AH組與對照組226Hz聲導抗外耳道容積、鼓室內壓力和聲順值特點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2)。


2.3 寬頻聲能吸收率
在峰值壓力下,AH組聲能吸收率在226~630 Hz和3 15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環境壓力下,AH組聲能吸收率在1 250~1 600 Hz低于對照組,在4 00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和圖1。




2.4 PCA及二元Logistic模型
對AH組和對照組峰值壓力和環境壓力經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頻率指標進行PCA。納入指標共計15個頻率(峰值壓力下226 Hz、250 Hz、315 Hz、400 Hz、500 Hz、630 Hz、3 150 Hz、4 000 Hz、5 000 Hz、6 000 Hz,環境壓力下1 250 Hz、1 600 Hz、4 000 Hz、5 000 Hz、6 000 Hz),說明該15個指標對區分兩組有一定的判別能力。本研究中,KMO=0.72及P<0.05認為研究樣本數據適合做PCA。將數據標準化并將特征值設置為1,圖2顯示特征值第三位置處出現拐點,故可得出3個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PC),3個PC累計貢獻率即所提取的主成分包含原始信息的89.79%,因此認為所提取的PC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分別記為PC1、PC2和PC3,見表4。


表5顯示每個頻率的聲能吸收率在特定PC的成分得分,即得分越大表明該頻率的聲能吸收率對PC的貢獻越大。PC1在峰壓4 000 Hz、5 00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峰壓高頻率段。PC2在峰壓226 Hz、25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峰壓低頻率段。PC3在環境壓1 250 Hz、1 600 Hz上具有較大載荷,可定義為環境壓中頻率段。將每個頻率計算出的綜合得分歸一化即為權重,可見在峰值壓力下3 150 Hz和4 000 Hz,環境壓力下1 600 Hz和1 250 Hz權重占比最高。

將PCA降維后所得3個主成分(PC1、PC2、PC3),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見表6。運用ROC評價模型診斷效力,AUC為0.813,靈敏度為62.18%,特異度為87.50%,截斷值為0.696,見圖3。


3 討論
本研究比較了鼓室圖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聲能吸收率特點,認為WAI可發現AH兒童早期中耳功能異常。
由于兒童生理特點以及鄰近器官炎性刺激,會導致腺樣體出現病理性肥大,可引起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癥病變。研究表明AH的患病率為34%[11],隨著肥胖兒童的增加,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3]。WAI是一種靈敏、無創、便捷的中耳疾病診斷方法,越來越得到臨床的認可,在兒童疾病診斷中使用越來越普遍,主要集中于對分泌性中耳炎,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人工耳蝸植入等[14-16]研究,對AH兒童的中耳功能研究鮮有報道。
對于AH并發OME的兒童,在226 Hz聲導抗檢查中鼓室圖可能為B或C型曲線,而沒有并發OME的AH兒童,226 Hz聲導抗提示中耳功能大多是正常的,臨床醫生會相對于重視B、C型兒童而忽略A型兒童中耳功能。有研究[9]報道AH兒童A型鼓室圖占半數以上。在本研究中,AH兒童共納入了192耳,在192耳中38%耳朵因鼓室測量顯示中耳有異常,故納入62%中耳正常狀態(鼓室圖A型)進行研究。我們發現這119耳與對照組相比,聲能吸收率在多個頻率存在差異,說明對于鼓室圖A型AH兒童,226 Hz聲導抗鼓室圖很難發現其早期中耳功能異常,而寬頻聲導抗可以早期發現。通過比較鼓室圖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可得知,在峰值壓力下,A組聲能吸收率在226~630 Hz及3 150~6 000 Hz高于對照組;在環境壓力下,A組聲能吸收率在1 250~1 600 Hz低于對照組,4 000~6 000 Hz高于對照組。為探索WAI區分A型AH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能力,擬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因研究指標較多,且這些指標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遂采用PCA[17]通過線性變換,將原來的多個指標組合成相互獨立的少數幾個能充分反映總體信息的指標,從而在不丟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便于進一步分析。本研究中,通過將15個頻率降維為3個PC,每個PC用來作為預測因子,這保留了原始數據中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中需要包含的變量較少,從而降低了過擬合的風險,使模型更加準確。對每個PC的成分得分分析,可認為PC1主要代表峰壓高頻,PC2代表峰壓低頻,PC3代表環境壓中頻。
將3個PC納入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PC1的OR值與PC2的OR值相近,均大于PC3的OR值。可得出兩點,一是峰值壓力下頻率對模型貢獻率高于環境壓力,這是因為峰值壓力是在補償耳道和中耳之間壓力差后評估的中耳功能[18],中耳鼓膜勁度受到修正,峰值壓力下的聲能吸收率減少了中耳壓力的影響,測量由中耳病理本身引起的吸收率變化,可以更好反映中耳特征。二是結合15個頻率點的權重,可見高頻占比高,峰值壓力和環境壓力下的高頻對模型貢獻大,說明高頻對中耳功能評估更準確,故在鑒別鼓室圖A型兒童與正常兒童中耳功能差異時,高頻似乎更有意義。這是因為聲能的傳遞主要受到中耳系統的質量、勁度及摩擦力3種因素的影響,低頻聲音傳導主要與中耳勁度相關,高頻主要與中耳質量相關[19-22]。肥大的腺樣體通過機械阻塞咽鼓管咽口,因氣流作用對咽鼓管產生了真空效應,引起咽鼓管的塌陷閉合[23],導致或加重中耳產生的負壓效應,故物質跨黏膜交換時,可導致滲出增加,中耳腔黏膜水腫;或者由于肥大腺樣體表面定植的菌群導致中耳黏液纖毛運動障礙[24],進一步加重周圍組織黏膜水腫;或者因為AH兒童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兒童,鼻咽淋巴組織參與呼吸道的局部免疫,發揮免疫調節作用[25],上升至中耳腔,引起軟組織腫脹,以上3種原因均可導致中耳腔質量增加,聲能吸收率本應在高頻處降低,但本研究結果顯示聲能吸收率在高頻處升高。推測其可能原因是,若將OME視為AH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與中耳功能障礙的終點,AH作為OME病程的早期階段,可能是先出現鼓室硬化使中耳腔勁度因素主導而后在中耳積液出現且累計一定程度后才使質量因素占主導。故在本研究中認為AH在高頻出現吸收率升高是因為黏膜腫脹等因素使中耳肌肉或鐙骨底板活動性降低等原因使中耳勁度增加,出現吸收率升高。也有研究[26]報道共振頻率升高可能是AH導致中耳功能障礙的早期信號,本研究同樣出現共振頻率后移,與報道一致。此外,我們運用ROC評估模型診斷價值,AUC為0.813,特異度為87.5%,靈敏度為62.18%,提示WAI在判斷AH兒童早期中耳功能異常有一定意義,其高度相關的特異性可以排除部分假陽性,但由于其敏感性較差,WAI不適合單獨作為篩查手段。故認為基于峰值壓力高頻升高情況下,即使兒童為鼓室圖A型,其中耳功能也可能存在異常。
本研究的局限性:AH壓迫咽鼓管咽口是造成中耳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但AH壓迫咽鼓管咽口程度對中耳功能的影響在WAI的聲能吸收率有何特點,還需要今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提到了鼓室圖A型AH兒童的中耳功能,且認為作為OME病程早期的A型兒童應先是出現中耳肌肉或鐙骨底板活動性降低順應性減低,勁度占主導因素。WAI對中耳功能診斷優于226 Hz聲導抗,可以發現AH兒童早期中耳問題,同時提醒臨床醫生要重視鼓室圖A型兒童中耳功能,對于A型兒童注意跟蹤隨訪,注意聽力細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