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莎 1,2,3,4 , 何思頤 1,2,3,4,5 , 劉崢 1,2,3,4,6 , 陳哲 1,2,3,4 , 程曉 1,2,3,4 , 倪曉鳳 1,2,3,4 , 曾力楠 1,2,3,4 , 應斌武 7 , 趙榮生 8 , 張伶俐 1,2,3,4,9
  • 1.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藥學部(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循證藥學中心(成都 610041);
  • 3.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制劑體內外相關性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41);
  • 4. 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41);
  • 5. 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成都 610041);
  • 6.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都 610041);
  • 7.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成都 610041);
  • 8.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北京 100191);
  • 9.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診斷試劑系統評價中相較于金標準的性能評價指標使用現狀,并梳理、形成診斷試劑系統評價的性能評價指標體系清單。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OVID)、CBM、VIP、WanFang Data和CNKI數據庫,搜集有關診斷試劑性能評價的系統評價,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3年4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評價指標使用現狀,采用定性合成對評價指標進行歸納、匯總。結果 納入診斷試劑系統評價133篇,使用頻率超過50%的評價指標為靈敏度(133/133,100.0%)、特異度(131/133,98.5%)和SROC曲線下面積(80/133,60.2%),使用頻率不足5%的評價指標為Q指數(6/133,4.5%)、假陽性率(3/133,2.3%)、Kappa值(2/133,1.5%)、假陰性率(1/133,0.8%)和約登指數(1/133,0.8%)。為全面評價診斷試劑相較于金標準的性能,可從真實性、預測性兩個角度開展評價,供使用的評價指標共14個。結論 已發表的診斷試劑系統評價使用的評價指標差異性較大且較局限,亟需基于專家共識形成標準化評價指標。

引用本文: 刁莎, 何思頤, 劉崢, 陳哲, 程曉, 倪曉鳳, 曾力楠, 應斌武, 趙榮生, 張伶俐. 診斷試劑系統評價中性能評價指標的使用現狀與指標池構建.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7): 806-818. doi: 10.7507/1672-2531.20230808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數和動脈硬化相關性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瑜伽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人體測量指標干預效果的系統評價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