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興紅, 李晨曦, 王正業, 黃迪書, 丁藝, 周昱川. 妊娠期腦動靜脈畸形出血風險的系統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9): 1016-1020. doi: 10.7507/1672-2531.20231213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腦動靜脈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一種腦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的病變,由各種畸形的動脈、靜脈及動脈化的靜脈(動靜脈瘺)纏結組成,其間缺乏正常毛細血管床的調節。CVAM剝奪了病變周圍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和營養支持,從而使其缺血萎縮、局部水腫,甚至可能導致功能障礙[1]。根據美國罕見疾病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NORD)數據庫的現有人口數據估計,其年發病率為0.69~1.32/10萬,成人患病率為18/10萬[2]。CVAM一般以頭痛、癲癇、嘔吐、意識減退為首發表現,輕微出血癥狀可不明顯,但嚴重時破裂造成顱內出血則危及患者生命[1-3]。
盡管CAVM通常被認為是先天性疾病,但無明確證據[2,4]。妊娠期患者CVAM常因破裂出血而被發現,然而妊娠是否是CAVM出血的危險因素尚不清楚,也存在爭議[5]。目前CVAM仍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三大常見非產科原因,占所有孕產婦死亡的5%~12%[6,7]。現已知妊娠期間的血流動力學、組織學、分子及超微結構變化會顯著增加CAVM的出血風險[8,9]。除此之外,妊娠期CAVM出血的其他誘因還包括初產婦及產婦年齡較小[10,11]。在妊娠期間,CVAM癥狀和體征可表現為嚴重的頭痛、畏光、假性腦膜炎,并易與子癇混淆[12]。本研究通過整合現有數據,在相對大樣本量基礎之上合并分析患者出血風險的結果,為臨床工作中治療時機和策略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橫斷面研究、隊列研究或病例交叉研究。
1.1.2 研究對象
經影像學血管成像或腦動脈造影明確診斷為妊娠期合并CAVM的患者,其種族、國籍、病程不限。
1.1.3 結局指標
CAVM患者妊娠期出血的發病率。
1.1.4 排除標準
① 患者罹患除CAVM外的其他腦部疾病;② 重復發表的文獻;③ 研究樣本量<10例;④ 無法獲取全文、原始數據不完整或無法提取數據的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VIP和CNKI數據庫,搜集妊娠期合并CAVM出血的臨床研究,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3年6月。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根據各數據庫特點進行調整。同時檢索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資料。中文檢索詞包括:腦動靜脈畸形、顱內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出血、妊娠期、產婦等;英文檢索詞包括: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hemorrhage、rupture、brain、intracranial、cerebral、pregnancy、pregnant patient等。以PubMed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附件框1。
1.3 文獻篩選及資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有分歧,則通過討論或與第三方協商解決。資料提取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國家、研究設計、研究歷時、研究人群、樣本量、主要結局指標或可估計效應值的數據等。
1.4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由2名研究者獨立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并交叉核對結果。偏倚風險評價使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對病例交叉研究和隊列研究進行偏倚風險評價[13,14]。
1.5 統計分析
采用Stata 13.1軟件進行雙反正弦轉換,計算風險比例、標準誤及樣本權重。采用R 4.0.4軟件根據DerSimonian-Laird法建立逆方差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15]。Egger’s檢驗用于分析發表偏倚,并進一步進行敏感性分析,以評估合并結果中離散值。根據不同研究地區(歐洲、美洲和亞洲)、研究設計(隊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以及研究歷時(少于10年、10至20年和超過20年)進行亞組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檢出相關文獻448篇,包括PubMed(n=235)、Web of Science(n=91)、Cochrane Library(n=9)、VIP(n=28)、WanFang Data(n=35)、CNKI(n=43)、補充檢索納入文獻(n=7)。經逐層篩選后,最終納入13個研究[16-28],包括2 273例妊娠合并CAVM患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附件圖1。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2.3 Meta分析結果
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妊娠期CAVM患者發生出血的合并發病率為0.18[95%CI(0.12,0.24)],見表3。

因各研究結果間存在統計學異質性,通過不同研究地區、研究設計類型、研究歷時進行亞組分析,進一步分析異質性來源[29]。結果顯示,歐洲人群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較高,其次是美國,亞洲人群的風險最低;回顧性隊列研究中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較高,病例交叉研究的發病率較低;持續時間為10至20年的研究中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最高,其次為持續20年以上的研究,而10年以下研究的發病率最低(表3)。
2.4 發表偏倚檢驗
針對妊娠期CAVM出血發病率的漏斗圖(附件圖2)可見,各研究點分布不對稱,結合Egger’s檢驗結果(P<0.05),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發表偏倚。
2.5 敏感性分析結果
由于Meta分析中Robinson等[16]和Yan等[23]的研究具有較大效應值,存在一定離散可能,故采用留一交叉驗證法針對有和無上述2項研究的情況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合并結果并未發生明顯變化,提示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3 討論
CAVM是一種復雜的、血管異常交通的罕見顱內發育性病變,可導致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極少數家族性CAVM病例已被報道,但尚不清楚CAVM是否存在真正的家族性發病機制[30]。遺傳變異可能影響CAVM的發生和臨床進程,然而尚未確定特定的遺傳模式[31,32]。既往專家共識指出未破裂的CAVM首次顱內出血的發生風險為1%~3%[33]。而相關文獻報道對于CAVM患者妊娠期出血的發生風險并不一致。Zhu等[34]的研究發現,妊娠期(5.59%)和非妊娠期(2.52%)的CAVM患者年出血率的比值比為3.19。Gross等[21]也表明妊娠期CAVM出血風險(年出血率10.8%)顯著高于非妊娠期(年出血率1.1%),危險比為7.91。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合并現有數據,確定妊娠期CAVM患者發生破裂出血的發病率約為18.3%,但因為缺乏完整的個體―全年數據,且暴露時間不統一,無法估計年出血率。
由于納入研究存在較大異質性,故我們采用亞組分析以尋找異質性來源。但在3個亞組中均顯示異質性并未明顯降低。另外,Cochrane手冊提到異質性檢驗至少需要10項研究才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35]。因此在可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對本結果得出的結論需要慎重解釋。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 CAVM作為一種罕見病,研究有限,尤其是關于其發病率等流行病學特征的研究;② 納入研究具有高度異質性,雖然進行了亞組分析,并未發現異質性來源,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③ 納入研究類型以回顧性隊列設計為主,受其所限多種偏倚無法避免。
綜上所述,當前證據顯示,妊娠發生CAVM出血的合并發病率約為18%。然而,由于CAVM為罕見疾病,相關研究有限,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腦動靜脈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一種腦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的病變,由各種畸形的動脈、靜脈及動脈化的靜脈(動靜脈瘺)纏結組成,其間缺乏正常毛細血管床的調節。CVAM剝奪了病變周圍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和營養支持,從而使其缺血萎縮、局部水腫,甚至可能導致功能障礙[1]。根據美國罕見疾病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NORD)數據庫的現有人口數據估計,其年發病率為0.69~1.32/10萬,成人患病率為18/10萬[2]。CVAM一般以頭痛、癲癇、嘔吐、意識減退為首發表現,輕微出血癥狀可不明顯,但嚴重時破裂造成顱內出血則危及患者生命[1-3]。
盡管CAVM通常被認為是先天性疾病,但無明確證據[2,4]。妊娠期患者CVAM常因破裂出血而被發現,然而妊娠是否是CAVM出血的危險因素尚不清楚,也存在爭議[5]。目前CVAM仍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三大常見非產科原因,占所有孕產婦死亡的5%~12%[6,7]。現已知妊娠期間的血流動力學、組織學、分子及超微結構變化會顯著增加CAVM的出血風險[8,9]。除此之外,妊娠期CAVM出血的其他誘因還包括初產婦及產婦年齡較小[10,11]。在妊娠期間,CVAM癥狀和體征可表現為嚴重的頭痛、畏光、假性腦膜炎,并易與子癇混淆[12]。本研究通過整合現有數據,在相對大樣本量基礎之上合并分析患者出血風險的結果,為臨床工作中治療時機和策略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橫斷面研究、隊列研究或病例交叉研究。
1.1.2 研究對象
經影像學血管成像或腦動脈造影明確診斷為妊娠期合并CAVM的患者,其種族、國籍、病程不限。
1.1.3 結局指標
CAVM患者妊娠期出血的發病率。
1.1.4 排除標準
① 患者罹患除CAVM外的其他腦部疾病;② 重復發表的文獻;③ 研究樣本量<10例;④ 無法獲取全文、原始數據不完整或無法提取數據的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VIP和CNKI數據庫,搜集妊娠期合并CAVM出血的臨床研究,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3年6月。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根據各數據庫特點進行調整。同時檢索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資料。中文檢索詞包括:腦動靜脈畸形、顱內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出血、妊娠期、產婦等;英文檢索詞包括: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hemorrhage、rupture、brain、intracranial、cerebral、pregnancy、pregnant patient等。以PubMed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附件框1。
1.3 文獻篩選及資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有分歧,則通過討論或與第三方協商解決。資料提取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國家、研究設計、研究歷時、研究人群、樣本量、主要結局指標或可估計效應值的數據等。
1.4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由2名研究者獨立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并交叉核對結果。偏倚風險評價使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對病例交叉研究和隊列研究進行偏倚風險評價[13,14]。
1.5 統計分析
采用Stata 13.1軟件進行雙反正弦轉換,計算風險比例、標準誤及樣本權重。采用R 4.0.4軟件根據DerSimonian-Laird法建立逆方差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15]。Egger’s檢驗用于分析發表偏倚,并進一步進行敏感性分析,以評估合并結果中離散值。根據不同研究地區(歐洲、美洲和亞洲)、研究設計(隊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以及研究歷時(少于10年、10至20年和超過20年)進行亞組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檢出相關文獻448篇,包括PubMed(n=235)、Web of Science(n=91)、Cochrane Library(n=9)、VIP(n=28)、WanFang Data(n=35)、CNKI(n=43)、補充檢索納入文獻(n=7)。經逐層篩選后,最終納入13個研究[16-28],包括2 273例妊娠合并CAVM患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附件圖1。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2.3 Meta分析結果
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妊娠期CAVM患者發生出血的合并發病率為0.18[95%CI(0.12,0.24)],見表3。

因各研究結果間存在統計學異質性,通過不同研究地區、研究設計類型、研究歷時進行亞組分析,進一步分析異質性來源[29]。結果顯示,歐洲人群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較高,其次是美國,亞洲人群的風險最低;回顧性隊列研究中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較高,病例交叉研究的發病率較低;持續時間為10至20年的研究中妊娠期CAVM患者出血的發病率最高,其次為持續20年以上的研究,而10年以下研究的發病率最低(表3)。
2.4 發表偏倚檢驗
針對妊娠期CAVM出血發病率的漏斗圖(附件圖2)可見,各研究點分布不對稱,結合Egger’s檢驗結果(P<0.05),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發表偏倚。
2.5 敏感性分析結果
由于Meta分析中Robinson等[16]和Yan等[23]的研究具有較大效應值,存在一定離散可能,故采用留一交叉驗證法針對有和無上述2項研究的情況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合并結果并未發生明顯變化,提示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3 討論
CAVM是一種復雜的、血管異常交通的罕見顱內發育性病變,可導致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極少數家族性CAVM病例已被報道,但尚不清楚CAVM是否存在真正的家族性發病機制[30]。遺傳變異可能影響CAVM的發生和臨床進程,然而尚未確定特定的遺傳模式[31,32]。既往專家共識指出未破裂的CAVM首次顱內出血的發生風險為1%~3%[33]。而相關文獻報道對于CAVM患者妊娠期出血的發生風險并不一致。Zhu等[34]的研究發現,妊娠期(5.59%)和非妊娠期(2.52%)的CAVM患者年出血率的比值比為3.19。Gross等[21]也表明妊娠期CAVM出血風險(年出血率10.8%)顯著高于非妊娠期(年出血率1.1%),危險比為7.91。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合并現有數據,確定妊娠期CAVM患者發生破裂出血的發病率約為18.3%,但因為缺乏完整的個體―全年數據,且暴露時間不統一,無法估計年出血率。
由于納入研究存在較大異質性,故我們采用亞組分析以尋找異質性來源。但在3個亞組中均顯示異質性并未明顯降低。另外,Cochrane手冊提到異質性檢驗至少需要10項研究才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35]。因此在可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對本結果得出的結論需要慎重解釋。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 CAVM作為一種罕見病,研究有限,尤其是關于其發病率等流行病學特征的研究;② 納入研究具有高度異質性,雖然進行了亞組分析,并未發現異質性來源,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③ 納入研究類型以回顧性隊列設計為主,受其所限多種偏倚無法避免。
綜上所述,當前證據顯示,妊娠發生CAVM出血的合并發病率約為18%。然而,由于CAVM為罕見疾病,相關研究有限,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