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莉, 王蕾, 張麗, 趙重陽, 汪琴, 劉影, 劉蕾, 袁立姍, 馮敏, 王剛, 康德英, 張欣. 衰弱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院內死亡風險:一項真實世界研究.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6): 652-657. doi: 10.7507/1672-2531.20240307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定義為14天內以呼吸困難和/或咳嗽和咳痰加重為特征的事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和/或心動過速,通常與感染、污染或其他氣道損傷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炎癥增加相關[1]。因AECOPD導致的住院直接影響疾病預后和醫療資源消耗[2]。AECOPD住院患者的復診率高[3]、重癥監護室入院率高[4]和院內死亡率高[5]。一項Meta分析[6]結果顯示,AECOPD的平均住院死亡率高達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通常伴有多重共病,大多伴有衰弱、疲勞、精疲力竭、低體力活動和體重減輕等情況[7]。
衰弱是一種與年齡增加相關的不良易感狀態[8],可增加跌倒[9]、譫妄[10]和殘疾[11]等不良結果風險。醫院內衰弱患病率從16.2%到85.6%不等[12]。衰弱會增加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患病風險,如充血性心力衰竭[13]、糖尿病[14]和癡呆[15]。最近COPD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出:在COPD中識別衰弱可能有助于發現處于不良結果風險中的人群[16,17]。有研究指出,與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的衰弱發生率將上升兩倍[18]。
衰弱評估可為老年COPD住院患者提供重要的預后價值[19-22]。Roberto等[23]研究發現,衰弱可以識別AECOPD患者出院后90天內再入院風險高的患者。但少有研究探討衰弱對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影響及其相關的炎癥機制。因此,本研究探討衰弱與老年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關聯,同時探索衰弱和住院死亡間的關聯是否受到炎癥因子的介導,以期為衰弱多維評估和AECOPD衰弱患者的干預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
本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從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連續性納入某三甲醫院AECOPD入院患者,全面收集患者的人口學信息和病史、完成衰弱評估和實驗室檢查后,分為衰弱與非衰弱組,所有參與者從入院登記后開始隨訪,隨訪至2022年12月31日。
1.2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 65歲及以上患者;② 符合2022年GOLD中AECOPD診斷標準,或被醫生診斷為AECOPD;③ 住院時長>1天;④ 無認知功能及軀體活動障礙,能夠配合參與調查。排除標準:正在腫瘤進展期或化療的患者、嚴重癡呆、心理疾病的患者。結局指標:住院期間患者全因死亡人數。
本研究已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3-1882)。所有研究參與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措施
AECOPD患者入院后,按照醫師要求接受干預措施,包括呼吸支持(氧療)和藥物治療[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hort-acting beta-agonists,SABA)、短效膽堿能受體拮抗劑(short-acting choli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SAMA)]等。
1.4 資料收集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統一指導語進行資料收集。
1.4.1 衰弱評估
本研究衰弱評估由臨床醫師根據Fried衰弱表型(fried frailty phenotype,FFP)量表[24]進行評估。
1.4.2 共病評估
合并癥采用查爾森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25]進行評估,合并癥的收集主要依據患者病例的出院診斷,根據合并癥計算CCI并將患者分為兩組:CCI=0和CCI≥1。
1.4.3 實驗室指標
采集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實驗室指標檢測,包括:①血氣分析指標;② 血細胞計數指標;③ 生化和電解質指標;④ 炎癥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⑤ 凝血和心肌標志物指標等。
1.5 統計分析
采用R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或M(Q1,Q3)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或F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后退法)評估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并計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
基于Logistic回歸分析估計中介變量和因變量的回歸系數。所有衰弱(X)、中介變量(M)和院內死亡(Y)之間可能的間接路徑均進行中介效應檢驗[26]。使用5 000次迭代的bootstrap程序進行了重復取樣。間接路徑的回歸系數β及其95%CI用于中介效應的估計,如果95%CI不包含0,則表示中介效應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共納入1 356例AECOPD患者,平均年齡86.7歲,其中衰弱患者339例(25%)。衰弱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低于非衰弱患者。在合并癥方面,衰弱患者比非衰弱患者合并更多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胃食管反流、骨質疏松、貧血、焦慮和抑郁、認知障礙。納入患者的基本特征見表1。

2.2 AECOPD患者院內死亡
研究結果顯示,AECOPD衰弱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高于非衰弱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1)。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在控制了性別和年齡之后,衰弱狀態與住院死亡風險顯著相關(P<0.001)。此外,低白蛋白、較高的CCI、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IL-6、CRP和肌鈣蛋白T(troponin T,TPN-T)也被認為是住院死亡的危險因素(表2)。較高的MAP水平被認為是住院死亡的保護因素。

2.3 CRP和白蛋白在衰弱與AECOPD患者死亡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為探究衰弱與院內死亡之間與實驗室檢測指標的關系,進一步對NLR、IL-6、CRP、白蛋白和TPN-T等在內的5個中介變量(M)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CRP和白蛋白在衰弱與院內死亡關系中,間接效應及其95%CI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間接效應大小分別為0.069(0.009,0.140)和0.254(0.141,0.385)。結果表明較高水平的CRP、較低水平的白蛋白在衰弱和院內死亡中的間接效應有統計學意義。而NLR、IL-6、TPN-T在衰弱和院內死亡之間的關聯中,間接效應包含0,中介效應不顯著。
3 討論
本研究首次探討了衰弱對AECOPD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AECOPD伴衰弱患者的院內死亡率顯著高于非衰弱患者,同時AECOPD院內死亡與MAP、白蛋白、NLR、IL-6、CRP和TPN-T等顯著相關。中介分析進一步發現,衰弱與院內死亡關聯中,CRP和白蛋白可能參與介導過程,提示全身性炎癥和營養物質在衰弱與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關系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老年AECOPD患者衰弱的發生率較高(25%),與其他研究中結果相似。Maddocks等[27]發現,老年COPD患者的衰弱患病率明顯高于非COPD患者。作為衰弱的一個特征,體重減輕會影響COPD患者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肌肉力量下降、運動不耐受和疲勞,從而加重COPD癥狀。而COPD患者往往會出現呼吸困難、肌肉萎縮和運動不耐受,衰弱進一步進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例如,肺功能受損限制了COPD患者的運動能力,而長期的低體力活動導致骨骼肌萎縮和運動不耐受,進一步加劇了呼吸困難[27-29]。隨著氣流受限程度、呼吸困難嚴重程度和既往病情加重次數的增加,衰弱的發生率也會增加[30]。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老年AECOPD患者多伴有衰弱的原因。
同時,患者衰弱程度可用于預測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有研究表明,與非衰弱患者相比,衰弱患者的死亡風險更高[31]。本研究進一步探索了衰弱對AECOPD患者預后的影響,結果表明,衰弱是老年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與一項包括13 203例研究對象的Meta分析[20]結果相似。
AECOPD不僅與氣道異常炎癥反應有關,還與全身炎癥有關,包括循環炎癥細胞的激活和循環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升高[32-34]。本研究發現,CRP升高與AE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有關,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35]。同時炎癥也是導致衰弱的主要病理生理學因素[36]。目前可能的一些合理解釋包括能量失衡和氧化應激。炎癥可導致能量失衡,使之轉向分解代謝,干擾平衡信號的傳遞,從而導致衰弱[37]。另外,衰弱患者的先天性免疫系統、T細胞活性、抗體生成通常會顯著降低,線粒體活性增加,氧化應激產物增加,最終導致包括CRP在內的血清炎癥水平升高[38]。與之前的研究相似,本研究表明,白蛋白低會增加AE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39,40]。本研究還發現白蛋白與AECOPD患者的衰弱成反比,這也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41,42]。一項Meta分析[43]也顯示,與衰弱前期和不衰弱的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白蛋白水平較低。中介分析結果發現CRP和白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介導了衰弱與AECOPD患者院內死亡之間的關系。這些關聯在證實CRP和白蛋白作為衰弱生物標志物作用的同時,也揭示了衰弱是通過炎癥和營養物質作用導致死亡的途徑。因此,未來還需要進行機制和臨床研究,探討CRP和白蛋白在AECOPD患者衰弱與死亡之間關系中的作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樣本量盡管相對較大,但來自單一機構,代表性受限,需要進行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以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重復性。其次,該研究結局報告的是院內死亡,而不是出院后的結果。其他因素可能對出院后死亡或再次入院具有預后價值,這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圍。最后,本研究只關注65歲以上患者,結論可能不適合其他年齡人群。
綜上,對于AECOPD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可能是院內死亡的不良預后因素。CRP和白蛋白可能參與介導了衰弱與院內死亡之間的作用機制。本研究結果在豐富衰弱與AECOPD之間關系探討的同時,也為AECOPD老年住院患者的綜合干預提供了重要佐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定義為14天內以呼吸困難和/或咳嗽和咳痰加重為特征的事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和/或心動過速,通常與感染、污染或其他氣道損傷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炎癥增加相關[1]。因AECOPD導致的住院直接影響疾病預后和醫療資源消耗[2]。AECOPD住院患者的復診率高[3]、重癥監護室入院率高[4]和院內死亡率高[5]。一項Meta分析[6]結果顯示,AECOPD的平均住院死亡率高達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通常伴有多重共病,大多伴有衰弱、疲勞、精疲力竭、低體力活動和體重減輕等情況[7]。
衰弱是一種與年齡增加相關的不良易感狀態[8],可增加跌倒[9]、譫妄[10]和殘疾[11]等不良結果風險。醫院內衰弱患病率從16.2%到85.6%不等[12]。衰弱會增加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患病風險,如充血性心力衰竭[13]、糖尿病[14]和癡呆[15]。最近COPD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出:在COPD中識別衰弱可能有助于發現處于不良結果風險中的人群[16,17]。有研究指出,與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的衰弱發生率將上升兩倍[18]。
衰弱評估可為老年COPD住院患者提供重要的預后價值[19-22]。Roberto等[23]研究發現,衰弱可以識別AECOPD患者出院后90天內再入院風險高的患者。但少有研究探討衰弱對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影響及其相關的炎癥機制。因此,本研究探討衰弱與老年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關聯,同時探索衰弱和住院死亡間的關聯是否受到炎癥因子的介導,以期為衰弱多維評估和AECOPD衰弱患者的干預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
本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從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連續性納入某三甲醫院AECOPD入院患者,全面收集患者的人口學信息和病史、完成衰弱評估和實驗室檢查后,分為衰弱與非衰弱組,所有參與者從入院登記后開始隨訪,隨訪至2022年12月31日。
1.2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 65歲及以上患者;② 符合2022年GOLD中AECOPD診斷標準,或被醫生診斷為AECOPD;③ 住院時長>1天;④ 無認知功能及軀體活動障礙,能夠配合參與調查。排除標準:正在腫瘤進展期或化療的患者、嚴重癡呆、心理疾病的患者。結局指標:住院期間患者全因死亡人數。
本研究已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3-1882)。所有研究參與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措施
AECOPD患者入院后,按照醫師要求接受干預措施,包括呼吸支持(氧療)和藥物治療[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hort-acting beta-agonists,SABA)、短效膽堿能受體拮抗劑(short-acting choli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SAMA)]等。
1.4 資料收集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統一指導語進行資料收集。
1.4.1 衰弱評估
本研究衰弱評估由臨床醫師根據Fried衰弱表型(fried frailty phenotype,FFP)量表[24]進行評估。
1.4.2 共病評估
合并癥采用查爾森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25]進行評估,合并癥的收集主要依據患者病例的出院診斷,根據合并癥計算CCI并將患者分為兩組:CCI=0和CCI≥1。
1.4.3 實驗室指標
采集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實驗室指標檢測,包括:①血氣分析指標;② 血細胞計數指標;③ 生化和電解質指標;④ 炎癥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⑤ 凝血和心肌標志物指標等。
1.5 統計分析
采用R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或M(Q1,Q3)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或F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后退法)評估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并計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
基于Logistic回歸分析估計中介變量和因變量的回歸系數。所有衰弱(X)、中介變量(M)和院內死亡(Y)之間可能的間接路徑均進行中介效應檢驗[26]。使用5 000次迭代的bootstrap程序進行了重復取樣。間接路徑的回歸系數β及其95%CI用于中介效應的估計,如果95%CI不包含0,則表示中介效應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共納入1 356例AECOPD患者,平均年齡86.7歲,其中衰弱患者339例(25%)。衰弱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低于非衰弱患者。在合并癥方面,衰弱患者比非衰弱患者合并更多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胃食管反流、骨質疏松、貧血、焦慮和抑郁、認知障礙。納入患者的基本特征見表1。

2.2 AECOPD患者院內死亡
研究結果顯示,AECOPD衰弱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高于非衰弱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1)。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在控制了性別和年齡之后,衰弱狀態與住院死亡風險顯著相關(P<0.001)。此外,低白蛋白、較高的CCI、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IL-6、CRP和肌鈣蛋白T(troponin T,TPN-T)也被認為是住院死亡的危險因素(表2)。較高的MAP水平被認為是住院死亡的保護因素。

2.3 CRP和白蛋白在衰弱與AECOPD患者死亡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為探究衰弱與院內死亡之間與實驗室檢測指標的關系,進一步對NLR、IL-6、CRP、白蛋白和TPN-T等在內的5個中介變量(M)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CRP和白蛋白在衰弱與院內死亡關系中,間接效應及其95%CI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間接效應大小分別為0.069(0.009,0.140)和0.254(0.141,0.385)。結果表明較高水平的CRP、較低水平的白蛋白在衰弱和院內死亡中的間接效應有統計學意義。而NLR、IL-6、TPN-T在衰弱和院內死亡之間的關聯中,間接效應包含0,中介效應不顯著。
3 討論
本研究首次探討了衰弱對AECOPD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AECOPD伴衰弱患者的院內死亡率顯著高于非衰弱患者,同時AECOPD院內死亡與MAP、白蛋白、NLR、IL-6、CRP和TPN-T等顯著相關。中介分析進一步發現,衰弱與院內死亡關聯中,CRP和白蛋白可能參與介導過程,提示全身性炎癥和營養物質在衰弱與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關系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老年AECOPD患者衰弱的發生率較高(25%),與其他研究中結果相似。Maddocks等[27]發現,老年COPD患者的衰弱患病率明顯高于非COPD患者。作為衰弱的一個特征,體重減輕會影響COPD患者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肌肉力量下降、運動不耐受和疲勞,從而加重COPD癥狀。而COPD患者往往會出現呼吸困難、肌肉萎縮和運動不耐受,衰弱進一步進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例如,肺功能受損限制了COPD患者的運動能力,而長期的低體力活動導致骨骼肌萎縮和運動不耐受,進一步加劇了呼吸困難[27-29]。隨著氣流受限程度、呼吸困難嚴重程度和既往病情加重次數的增加,衰弱的發生率也會增加[30]。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老年AECOPD患者多伴有衰弱的原因。
同時,患者衰弱程度可用于預測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有研究表明,與非衰弱患者相比,衰弱患者的死亡風險更高[31]。本研究進一步探索了衰弱對AECOPD患者預后的影響,結果表明,衰弱是老年AECOPD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與一項包括13 203例研究對象的Meta分析[20]結果相似。
AECOPD不僅與氣道異常炎癥反應有關,還與全身炎癥有關,包括循環炎癥細胞的激活和循環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升高[32-34]。本研究發現,CRP升高與AE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有關,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35]。同時炎癥也是導致衰弱的主要病理生理學因素[36]。目前可能的一些合理解釋包括能量失衡和氧化應激。炎癥可導致能量失衡,使之轉向分解代謝,干擾平衡信號的傳遞,從而導致衰弱[37]。另外,衰弱患者的先天性免疫系統、T細胞活性、抗體生成通常會顯著降低,線粒體活性增加,氧化應激產物增加,最終導致包括CRP在內的血清炎癥水平升高[38]。與之前的研究相似,本研究表明,白蛋白低會增加AECOPD患者的死亡風險[39,40]。本研究還發現白蛋白與AECOPD患者的衰弱成反比,這也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41,42]。一項Meta分析[43]也顯示,與衰弱前期和不衰弱的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白蛋白水平較低。中介分析結果發現CRP和白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介導了衰弱與AECOPD患者院內死亡之間的關系。這些關聯在證實CRP和白蛋白作為衰弱生物標志物作用的同時,也揭示了衰弱是通過炎癥和營養物質作用導致死亡的途徑。因此,未來還需要進行機制和臨床研究,探討CRP和白蛋白在AECOPD患者衰弱與死亡之間關系中的作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樣本量盡管相對較大,但來自單一機構,代表性受限,需要進行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以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重復性。其次,該研究結局報告的是院內死亡,而不是出院后的結果。其他因素可能對出院后死亡或再次入院具有預后價值,這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圍。最后,本研究只關注65歲以上患者,結論可能不適合其他年齡人群。
綜上,對于AECOPD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可能是院內死亡的不良預后因素。CRP和白蛋白可能參與介導了衰弱與院內死亡之間的作用機制。本研究結果在豐富衰弱與AECOPD之間關系探討的同時,也為AECOPD老年住院患者的綜合干預提供了重要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