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南昌 3300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數據探究腸道菌群與泌尿道感染(UTI)之間的因果關系。方法  腸道微生物群的數據來自MiBioGen聯盟,包含來自18 340個個體的遺傳學變量。而UTI的數據(ieu-b-5.65)來自UK Biobank。使用逆方差加權法(IVW)、MR-Egger、最大似然法、簡單模型法、加權模型法和加權中位數法6種方法對以上兩組數據進行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MR)分析。同時使用MR多效性殘差和異常值法(MR-PRESSO)、Cochran’s Q檢驗和留一法等方法檢測分析中可能存在的異質性和多效性。此外進行反向MR分析探究UTI對腸道內菌群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結果  根據IVW方法分析結果顯示:腸道內Eggerthella菌屬[OR=1.08,95%CI(1.01,1.16),P=0.034]和Ruminococcaceae(UCG005)菌屬[OR=1.10,95%CI(1.01,1.20),P=0.022]的豐度增加會提高患UTI的風險,而Defluviitaleaceae菌屬(UCG011)的豐度增加能夠降低患UTI的風險[OR=0.90,95%CI(0.82,0.99),P=0.022]。反向MR分析沒有發現UTI對腸道菌群有影響。Cochran’s Q檢驗,MR-Egger以及MR-PRESSO全局檢驗沒有發現分析中存在水平多效性及異質性。結論  本MR研究證明了EggerthellaRuminococcaceaeDefluviitaleaceae三種菌屬與UTI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引用本文: 劉翔, 彭聰, 王子欣, 孫翔. 腸道菌群與泌尿道感染的關系: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5, 25(1): 50-56. doi: 10.7507/1672-2531.20240317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四川省婦幼保健機構衛生資源配置城鄉差異分析—基于基尼系數和集聚度
  • 下一篇

    腫瘤患者PICC非計劃拔管的危險因素及風險列線圖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