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曉 1,2,3 , 楊玉晴 1,2 , 凌霄 1,2 , 邢冬梅 4 , 劉向哲 5
  • 1.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鄭州 450000);
  • 2. 河南省中藥臨床應用、評價與轉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藥臨床藥學中醫藥重點實驗室(鄭州 450000);
  • 3. 河南中醫藥大學呼吸疾病中醫藥防治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鄭州 450000);
  • 4.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鄭州 450000);
  • 5.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鄭州 45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構建中醫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指標要素池,為IS核心指標集的建立提供基礎,以提高中醫藥治療IS臨床研究和評價結果的一致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研究聚斂式平行設計,同時開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整合兩種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定量研究全面收集中醫藥治療IS的多源療效評價指標,并基于頻率學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定性研究采用半結構化訪談,選擇相關利益群體了解其關注的中醫藥治療IS療效評價指標,采用NVivo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編碼和歸類,提取療效指標。通過支柱整合原理,整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結果,構建中醫藥治療IS的療效評價指標要素池。結果  定量研究部分共納入437篇標準文獻、71項登記注冊試驗方案、100份真實世界醫療數據病例以及若干指南共識政策性文件,共提取到IS急性期指標314個,恢復期指標154個,后遺癥期指標104個;定性研究部分通過訪談共計提取到IS急性期指標32個、恢復期34個和后遺癥期指標35個。通過課題組小組討論,結合支柱整合原理,形成IS指標要素池,包括IS急性期指標279個,恢復期指標142個以及后遺癥期指標91個。結論  基于混合方法研究聚斂式平行設計成功構建了一個滿足需求的中醫藥治療IS療效評價指標要素池,為進一步構建IS核心指標集提供了堅實的前期基礎。

引用本文: 李春曉, 楊玉晴, 凌霄, 邢冬梅, 劉向哲. 基于混合方法聚斂式平行設計構建中醫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評價指標要素池.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2): 1384-1391. doi: 10.7507/1672-2531.2024080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回顧隊列設計中醫與中醫聯合抗微生物藥治療肺炎的比較效果研究
  • 下一篇

    血漿脂質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因果關系:雙向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