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 神經內科(呼和浩特 0100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細胞因子對熱性驚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兒發作分型、驚厥持續時間、預后的影響,探討細胞因子與FS臨床表現及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診于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就診的FS患兒121例(單純性FS組77例、復雜性FS組44例),作為試驗組,其中男71例、女50例,男女比例為1.42∶1,按發作類型(全面性組93例、局灶性組28例)、驚厥持續時間(<5 min組91例、≥5 min組30例)進行分組,與同期發熱但未出現抽搐患兒127例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探討血清細胞因子與FS患兒臨床表現的相關性;此外,通過神經專科門診及電話對FS患兒隨訪1年,根據隨訪情況分為一次病程組、復發組及繼發癲癇組,進一步探討細胞因子與FS患兒預后轉歸的相關性。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1.38 pg/mL)、IL-2(2.26 pg/mL)、IL-4(1.53 pg/mL)、IL-6(10.51 pg/mL)、IL-10(3.09 pg/mL)、IL-12p70(1.74 pg/mL)、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2.11 pg/mL)、干擾素-γ(Interferon-γ,IFN-γ)(46.56 pg/mL)、IFN-α(25.92 pg/mL)水平均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性組與復雜性組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5 min組與對照組相比:血清IL-2(2.32 pg/mL)、IL-4(1.53 pg/mL)、IL-6(9.65 pg/mL)、IL-12p70(1.74 pg/mL)、TNF-α(2.11 pg/mL)、IFN-γ(44.63 pg/mL)、IFN-α(29.67 pg/mL)水平均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5min組與對照組相比:IL-2(2.06 pg/mL)、IL-6(14.67 pg/mL)、IL-12p70(1.97 pg/mL)、IFN-γ(58.56 pg/mL)、IFN-α(17.50 pg/mL)水平均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OC曲線分析提示血清IFN-α對FS發作的預測價值較高,截點值8.64 pg/ml,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5.63%和76.38%;1次病程組,復發組和繼發癲癇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1β、IL-2、IL-6、IL-12p70、TNF-α、IFN-γ、IFN-α和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均參與FS發病過程;血清細胞因子在單純性和復雜性中無相關性;IL-2、IL-6、IL-12p70、IFN-γ、IFN-α與驚厥持續時間呈正相關;血清IFN-α>8.64 pg/mL時,提示FS發作可能性增加。

引用本文: 高鑫, 辛國燕, 王育民. 炎性細胞因子與熱性驚厥臨床特征及預后轉歸的相關性研究. 癲癇雜志, 2024, 10(2): 108-117. doi: 10.7507/2096-0247.20240100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腦皮層電極監測對雙重病理所致難治性癲癇臨床療效的初步分析
  • 下一篇

    中國社區癲癇管理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