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康定 626000);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神經內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該疾病可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影響心理健康,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負擔,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5000萬癲癇患者,我國癲癇患者的患病率為4‰~7‰,其中約有600萬為活動性癲癇患者,該人群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但癲癇的病因和病理機制仍然知之甚少。抗癲癇發作藥物控制癲癇發作效果有限,仍需尋找更多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癲癇。隨著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發現相對于健康人群,癲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有較大不同。根據癲癇患者腸道微生物群測序的研究分析,癲癇患者其腸道微生物群中擬桿菌門和變形桿菌門豐度較正常人群有明顯降低。很多相關臨床研究發現采取生酮飲食、口服益生菌、抗生素或糞便微生物區系移植均可通過使腸道微生物群正常化來有效的控制癲癇的發作。上述的種種研究提示提示著腸道微生物群和癲癇發作之間或許存在某種聯系,認識到腸道微生物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于是許多研究者便提出了腸-腦軸的相關概念。因此腸道微生物群在癲癇中的作用漸漸被重視,近期部分臨床研究證實通過補充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減少癲癇發作,且能改善癲癇的共患病,這或許可成為治療癲癇的一種新方法。

引用本文: 袁海莉, 何永橋, 鄧永宜, 慕潔. 益生菌治療癲癇的研究進展. 癲癇雜志, 2024, 10(3): 240-248. doi: 10.7507/2096-0247.20240300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青少年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
  • 下一篇

    局灶性皮層刺激術在耐藥性局灶性癲癇的應用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