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神經外科(北京 10007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迷走神經刺激術(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在難治性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陰性癲癇患者中的療效,并評估其潛在的臨床預測指標。方法 對北京天壇醫院及北京豐臺醫院2016年1月—2023年9月隨訪6個月以上VNS治療難治性MRI陰性癲癇患者24例的療效數據進行了回顧性的研究。患者按VNS的療效分為應答組(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和無應答組(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兩個亞組。進一步分析VNS術前臨床數據和療效的關系,篩選VNS療效的潛在預測指標。結果 共納入2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14.26±8.39)歲。37.5%的患者癲癇發作頻率降低50%以上,經 VNS治療后實現無癲癇發作的患者達到8.3%。術前癲癇發作頻率和間期癇樣放電類型與VNS療效顯著相關(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每月發作頻率<100次和局灶性間期癇樣放電是VNS療效的獨立預測因素(P<0.05)。結論 VNS是治療難治性MRI陰性癲癇患者的有效手段。術前每月發作頻率較低和局灶性間期癇樣放電是VNS療效的潛在預測指標。這些發現為臨床醫生在選擇和評估VNS治療患者時提供了重要參考。

引用本文: 樊修良, 張凱. 迷走神經電刺激對難治性磁共振陰性癲癇患者療效及預測因素分析. 癲癇雜志, 2024, 10(5): 393-397. doi: 10.7507/2096-0247.20240601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樣-5基因所致發育性癲癇性腦病的臨床電生理特點
  • 下一篇

    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的臨床療效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