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程腦電圖(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教學是神經專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性強,理論抽象,圖形復雜,學生學習難度大,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理解和掌握。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雨課堂作為一款智慧教學平臺已被各大高校應用于多種教學領域。本文探討了基于雨課堂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在 LT-EEG教學的應用實踐。通過詳細描述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及效果評估,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雨課堂平臺以及優化長程腦電圖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提高腦電圖教學質量,促進學科的應用和發展,為神經專科和相關專業培養合格醫療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引用本文: 石紫燕, 唐穎瑩, 鄢波, 郝曉婷, 周紅雨.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長程腦電圖教學實踐中的探索. 癲癇雜志, 2024, 10(5): 446-448. doi: 10.7507/2096-0247.20240700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改革的需求。特別是在醫學教育領域,如何有效地傳授復雜的診斷技術成為教育者的重要課題。長程腦電圖(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作為一種重要的神經電生理檢查方法,廣泛應用于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研究[1]。LT-EEG在癲癇的診斷中尤為重要,能夠發現癲癇發作、臨床下發作和發作間期異常放電。它有助于鑒別新的發作事件性質、確定癲癇發作類型、定量癲癇發作和發作間期癇樣放電(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IED)的頻率及其與睡眠周期的相關性。其復雜的操作流程和數據解讀要求使得教學工作面臨諸多挑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前自學與課堂互動,已被證實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2]。雨課堂作為一種支持在線互動和實時反饋的教學平臺,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3]。本文通過實踐探索,旨在評估雨課堂在LT-EEG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討其優化路徑。
1 長程腦電圖教學的現狀與挑戰
LT-EEG在癲癇診斷、精神性疾病診斷以及其他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記錄更長時間的腦電活動,有助于發現異常腦電波,減少漏診。隨著腦電圖技術的發展,LT-EEG的監測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斷進步。視頻腦電圖(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技術結合了腦電描記技術和攝像技術,能夠同步記錄患者的臨床情況和腦電圖變化,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在醫學教育中,LT-EEG的教學通常需要結合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通過案例教學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腦電圖的臨床應用和分析方法。
LT-EEG在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應用,但其教學和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難點[1]。
1.1 教學內容復雜性
LT-EEG的教學內容包括腦電圖的基礎知識、設備操作、數據采集與分析、異常波形識別及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既涉及到生理學的基礎理論,又需要較強的操作技能和臨床判斷能力。教學內容復雜,教學難度較高。
1.2 實踐操作難度高
LT-EEG的實際操作需要學生具備高度的細致和耐心,包括電極的正確安裝、數據的采集和存儲、以及異常波形的識別等,操作過程復雜且容易出現錯誤。并需要學生掌握腦電圖的基礎知識,同時具備對視頻和腦電圖綜合分析的能力[4]。
1.3 干擾因素多
LT-EEG在監測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如電極脫落、環境噪聲等。這些干擾因素可能會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增加教學和實踐的難度。
1.4 監測時間限制
LT-EEG監測時間較長,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長時間的監測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不便,也對教學安排和資源分配提出了挑戰。
1.5 數據管理復雜
LT-EEG監測產生的數據量較大,需要有效的數據管理和存儲方案。如何高效地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是教學和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6 臨床實踐與理論結合
將LT-EEG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需要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腦電圖的臨床應用。
1.7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實踐能力難以提高。
2 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優勢
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內容互換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文獻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課堂時間則用于討論、互動和解決實際問題。翻轉課堂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同時通過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學習資源,減少了課堂時間的浪費,提高了教學效率。既往已有多個研究證實翻轉課堂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5]。朱延梅等[6]研究者將翻轉課堂應用于癲癇教學中,發現多數學生對翻轉課堂模式持積極態度,表明翻轉課堂有助于改善癲癇課程教學的效果,并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孫允芹等[7]將雨課堂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心電圖教學,發現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心電圖教學工作效率,并激發學生關于心電圖的自主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師調整心電圖教學工作節奏,改善教學成果。以上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改善醫學教學成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3 雨課堂的功能與應用
雨課堂是一款集在線課堂、互動交流、作業提交、考試測評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教學平臺。其主要特點包括實時互動、數據分析、個性化學習等。雨課堂是一款便捷的在線學習工具: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或電腦訪問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并及時獲得反饋,課堂上與課堂外,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實現與學生實時互動,并收集學生的回答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雨課堂平臺還具有數據分析與跟蹤功能:雨課堂提供豐富的數據分析工具,教師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雨課堂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在醫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實踐。一項系統評價研究評價了雨課堂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法對醫學本科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雨課堂教學組的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組,表明雨課堂教學法能顯著提高醫學本科生的學習成績和實踐技能[8]。在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中,雨課堂方法被應用于教學,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理論和技能考試得分以及教學滿意度方面均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組,說明雨課堂能提高教學質量并增強學生滿意度[9]。
4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在LT-EEG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包括:① 制定教學目標與計劃:在課程開始前,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和預期成果,確保學生了解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在LT-EEG的監測和分析方面,提高學生對LT-EEG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其臨床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計劃安排”,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前自學和課堂互動兩部分,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時間表;② 設計預習材料:制作高質量的課前教學視頻,涵蓋LT-EEG的核心概念和基礎知識,如腦電圖的基本技術標準、監測適應癥、操作流程和異常波形識別的視頻講解等,并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如操作指南、技術標準和臨床應用案例[4]。設計相關的在線測試和作業,引導學生在預習時進行思考和初步理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前預習;③ 課堂互動設計:案例討論:選取典型的LT-EEG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病例數據,提出診斷意見。鼓勵學生分享預習成果和觀點,特別是對LT-EEG監測的理解和應用。④ 安排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和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能力。⑤ 設計實踐操作環節,如模擬LT-EEG監測和分析,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⑥ 利用雨課堂的互動功能,進行實時問答和反饋,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10]。
5 教學實施與效果評估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實施過程包括課前學習和課堂互動:學生通過雨課堂平臺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在線測試和作業,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進行案例討論、問題解答和技能操作演練,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和點評。該教學模式的效果評估方法則包括:學習效果測試:通過課前測試和課堂小測,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反饋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評價和建議;以及實踐能力考核:進行實際操作考核,評估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和臨床思維能力。最后通過結果與分析,評估長程腦電學習成果和學生滿意度: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成績是否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課堂互動性強是否顯著提升。
6 討論與展望
翻轉課堂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互動,有助于改進LT-EEG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在課前自學過程中存在時間管理和學習方法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互動設計和資源準備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需要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優化課堂互動設計,調整課堂互動形式和內容,提高課堂互動性和實效性。同時,教師應盡可能地豐富教學資源,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模擬操作,提高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未來,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還將結合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智能化教學工具,進一步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7 小結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在LT-EEG教學中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翻轉課堂有望成為醫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動醫學教育的創新發展。通過本研究,我們期望為LT-EEG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推動醫學教育的創新與進步。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改革的需求。特別是在醫學教育領域,如何有效地傳授復雜的診斷技術成為教育者的重要課題。長程腦電圖(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作為一種重要的神經電生理檢查方法,廣泛應用于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研究[1]。LT-EEG在癲癇的診斷中尤為重要,能夠發現癲癇發作、臨床下發作和發作間期異常放電。它有助于鑒別新的發作事件性質、確定癲癇發作類型、定量癲癇發作和發作間期癇樣放電(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IED)的頻率及其與睡眠周期的相關性。其復雜的操作流程和數據解讀要求使得教學工作面臨諸多挑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前自學與課堂互動,已被證實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2]。雨課堂作為一種支持在線互動和實時反饋的教學平臺,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3]。本文通過實踐探索,旨在評估雨課堂在LT-EEG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討其優化路徑。
1 長程腦電圖教學的現狀與挑戰
LT-EEG在癲癇診斷、精神性疾病診斷以及其他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記錄更長時間的腦電活動,有助于發現異常腦電波,減少漏診。隨著腦電圖技術的發展,LT-EEG的監測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斷進步。視頻腦電圖(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技術結合了腦電描記技術和攝像技術,能夠同步記錄患者的臨床情況和腦電圖變化,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在醫學教育中,LT-EEG的教學通常需要結合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通過案例教學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腦電圖的臨床應用和分析方法。
LT-EEG在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應用,但其教學和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難點[1]。
1.1 教學內容復雜性
LT-EEG的教學內容包括腦電圖的基礎知識、設備操作、數據采集與分析、異常波形識別及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既涉及到生理學的基礎理論,又需要較強的操作技能和臨床判斷能力。教學內容復雜,教學難度較高。
1.2 實踐操作難度高
LT-EEG的實際操作需要學生具備高度的細致和耐心,包括電極的正確安裝、數據的采集和存儲、以及異常波形的識別等,操作過程復雜且容易出現錯誤。并需要學生掌握腦電圖的基礎知識,同時具備對視頻和腦電圖綜合分析的能力[4]。
1.3 干擾因素多
LT-EEG在監測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如電極脫落、環境噪聲等。這些干擾因素可能會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增加教學和實踐的難度。
1.4 監測時間限制
LT-EEG監測時間較長,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長時間的監測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不便,也對教學安排和資源分配提出了挑戰。
1.5 數據管理復雜
LT-EEG監測產生的數據量較大,需要有效的數據管理和存儲方案。如何高效地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是教學和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6 臨床實踐與理論結合
將LT-EEG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需要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腦電圖的臨床應用。
1.7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實踐能力難以提高。
2 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優勢
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內容互換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文獻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課堂時間則用于討論、互動和解決實際問題。翻轉課堂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同時通過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學習資源,減少了課堂時間的浪費,提高了教學效率。既往已有多個研究證實翻轉課堂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5]。朱延梅等[6]研究者將翻轉課堂應用于癲癇教學中,發現多數學生對翻轉課堂模式持積極態度,表明翻轉課堂有助于改善癲癇課程教學的效果,并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孫允芹等[7]將雨課堂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心電圖教學,發現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心電圖教學工作效率,并激發學生關于心電圖的自主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師調整心電圖教學工作節奏,改善教學成果。以上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改善醫學教學成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3 雨課堂的功能與應用
雨課堂是一款集在線課堂、互動交流、作業提交、考試測評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教學平臺。其主要特點包括實時互動、數據分析、個性化學習等。雨課堂是一款便捷的在線學習工具: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或電腦訪問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并及時獲得反饋,課堂上與課堂外,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實現與學生實時互動,并收集學生的回答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雨課堂平臺還具有數據分析與跟蹤功能:雨課堂提供豐富的數據分析工具,教師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雨課堂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在醫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實踐。一項系統評價研究評價了雨課堂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法對醫學本科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雨課堂教學組的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組,表明雨課堂教學法能顯著提高醫學本科生的學習成績和實踐技能[8]。在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中,雨課堂方法被應用于教學,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理論和技能考試得分以及教學滿意度方面均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組,說明雨課堂能提高教學質量并增強學生滿意度[9]。
4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在LT-EEG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包括:① 制定教學目標與計劃:在課程開始前,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和預期成果,確保學生了解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在LT-EEG的監測和分析方面,提高學生對LT-EEG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其臨床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計劃安排”,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前自學和課堂互動兩部分,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時間表;② 設計預習材料:制作高質量的課前教學視頻,涵蓋LT-EEG的核心概念和基礎知識,如腦電圖的基本技術標準、監測適應癥、操作流程和異常波形識別的視頻講解等,并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如操作指南、技術標準和臨床應用案例[4]。設計相關的在線測試和作業,引導學生在預習時進行思考和初步理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前預習;③ 課堂互動設計:案例討論:選取典型的LT-EEG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病例數據,提出診斷意見。鼓勵學生分享預習成果和觀點,特別是對LT-EEG監測的理解和應用。④ 安排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和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能力。⑤ 設計實踐操作環節,如模擬LT-EEG監測和分析,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⑥ 利用雨課堂的互動功能,進行實時問答和反饋,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10]。
5 教學實施與效果評估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實施過程包括課前學習和課堂互動:學生通過雨課堂平臺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在線測試和作業,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進行案例討論、問題解答和技能操作演練,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和點評。該教學模式的效果評估方法則包括:學習效果測試:通過課前測試和課堂小測,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反饋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評價和建議;以及實踐能力考核:進行實際操作考核,評估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和臨床思維能力。最后通過結果與分析,評估長程腦電學習成果和學生滿意度: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成績是否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課堂互動性強是否顯著提升。
6 討論與展望
翻轉課堂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互動,有助于改進LT-EEG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在課前自學過程中存在時間管理和學習方法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互動設計和資源準備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需要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優化課堂互動設計,調整課堂互動形式和內容,提高課堂互動性和實效性。同時,教師應盡可能地豐富教學資源,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模擬操作,提高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未來,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還將結合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智能化教學工具,進一步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7 小結
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在LT-EEG教學中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翻轉課堂有望成為醫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動醫學教育的創新發展。通過本研究,我們期望為LT-EEG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推動醫學教育的創新與進步。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