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癲癇患者(Patients with epilepsy,PWE)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研究稀少且多項研究結果不一致。SARS-CoV-2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導致新發癲癇發作,PWE對SARS-CoV-2的易感性及死亡率尚存在爭議。在 SARS-CoV-2大流行期間,癲癇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各種心理問題,臨床醫生提供遠程醫療、電話聊天及視頻通話等可以有效降低PWE患者發生心理障礙的風險。同時抗癲癇發作藥物與各種抗病毒藥物之間存在許多相互作用,在使用時應謹慎考慮。考慮到研究結果較少且多項研究相互矛盾,PWE與SARS-CoV-2值得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探索。
癲癇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反復癲癇發作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癲癇病因學診斷及致癇灶定位對癲癇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與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技術在癲癇病因學診斷及致癇灶定位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還可指導癲癇治療,對癲癇的預后具有預測作用,幫助醫生更早干預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PET-CT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為癲癇患者提供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治療選擇。本文將對PET-CT技術在癲癇診治中的指導作用進行綜述,為更好地探究其在癲癇病因學診斷、致癇灶定位位術前評估病情、治療方案選擇及癲癇預后提供思路。
全球約有5 000萬癲癇患者,中國約有900萬。大約1/3的癲癇患者對傳統抗癲癇發作藥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的耐藥性,局灶性皮層刺激術(Focal cortical stimulation,FCS)作為一種基于神經刺激的新型神經調控療法,顯現出治療耐藥性局灶性癲癇的潛力。FCS通過降低皮層區域的異常興奮性來減少發作頻率,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更低的風險,尤其適合手術難以定位致癇灶的患者。其可調節性為醫生提供了治療靈活性,能夠根據患者狀況調整治療方案。最新研究展示了FCS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突出了其在降低耐藥性癲癇發作頻率方面的優勢。文章最后探討了FCS的未來應用前景,強調了長期療效評估和患者適應性方面的研究需求,展現了其在癲癇治療領域的重要潛力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