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跟骨骨折術后骨髓炎的治療及影響因素。方法 1997年5月-2008年6月收治跟骨骨折術后骨髓炎47例, 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7年,平均3.7年。結果 按照CreightonNebraska 跟骨骨折療效評價標準,優良率872%。結論 徹底清除病灶,選擇合適皮瓣無張力修復創面可以縮短病程,提高療效。
目的比較坐骨神經阻滯(sciatic nerve block,SNB)聯合持續股神經阻滯(femoral nerve block,FNB)或持續收肌管阻滯(adductor canal block,ACB)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術后疼痛和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共納入2020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60例行TKA治療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SNB聯合持續ACB)和對照組(SNB聯合持續FNB),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及術前膝關節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脛股角、脛骨近端內側角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手術時間、初次下地時間、初次行走距離、術后住院時間;術后2、4、6、12、24、48 h,采用數字評分量表(NRS)評價患者膝關節周圍靜息疼痛情況,采用徒手肌力法評價股四頭肌肌力變化,并測量膝關節屈曲及伸直角度。 結果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初次行走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初次下地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術后48 h研究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外,其余時間點兩組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24 h研究組股四頭肌肌力及2~6 h膝關節伸直角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時間點兩組股四頭肌肌力和膝關節屈伸角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SNB聯合持續ACB或持續FNB均可有效緩解TKA術后患者疼痛,與聯合持續FNB相比,聯合持續ACB對股四頭肌肌力影響更小,患者膝關節屈伸活動恢復更好。
目的 探討T 形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5 年1 月- 2008 年3 月,收治52 例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男32 例,女20 例;年齡21 ~ 60 歲,平均47 歲。摔傷30 例,交通事故傷11 例,高處墜落傷8 例,重物砸傷3 例。閉合骨折50 例,開放骨折2 例。根據AO 分型標準:B2 型14 例,B3 型16 例,C1 型15 例,C2型6 例,C3 型1 例。根據Cooney 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通用分類法:Ⅱ型5 例,Ⅲ型10 例,Ⅳ型37 例。患者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 ~ 14 d,平均5 d。術中均采用切開復位T 形鋼板內固定治療。7 例復位后有骨缺損者采用6 ~ 15 g 自體髂骨或5 mL 硫酸鈣人工骨修復。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2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5 ~ 30 個月,平均24 個月。X 線片示骨折復位良好,關節面平整,內固定物無松動。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為9 ~ 15 周,平均12 周。末次隨訪時橈骨掌傾角平均8°,尺偏角平均21°,橈骨軸向無短縮;與術前掌傾角平均— 5°,尺偏角平均5° 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12 周采用Dienst 等功能評估標準評定療效:優42 例,良3 例,可5 例,差2 例,優良率為86.5%。 結論 切開復位T形鋼板內固定是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術后感染、內固定物松動、復位丟失及肌腱磨損等并發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