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推斷的快速發展正在引起眾多學科領域研究的“范式革命”。“目標試驗模擬”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觀察性真實世界研究框架,已經受到國內外衛生領域學者和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本文旨在概述目標試驗模擬研究進展的基礎上,介紹目標試驗模擬研究在線輔助實施工具CERBOT的基本情況,并通過一項實例對其操作過程進行說明,以期幫助國內研究人員開展目標試驗模擬研究,并為最終促進國內醫療領域真實世界研究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產生積極影響。
目的遴選針刺療法網狀Meta分析報告規范的關鍵問題。方法結合前期文獻調研和定性系統評價,形成針刺療法網狀Meta分析報告規范的問題條目池,發放函詢問卷,利用德爾菲法,通過2輪專家咨詢,進行關鍵問題的遴選。結果遴選出關于是否需要報告針刺干預細節(如針具類型、所用腧穴、進針數量、進針深度、留針時間、針刺手法、針刺療程等)、疾病或中醫證候的診斷標準、針刺醫師的資歷等21個關鍵問題的針刺療法網狀Meta分析報告規范關鍵問題清單。其中,網狀Meta分析報告規范(PRISMA-NMA)回答的關鍵問題僅有摘要、方案與注冊及資金來源三個部分,剩余19個均為針刺療法相關的報告規范問題。結論構建針刺療法網狀Meta報告規范關鍵問題,提高相關研究的規范性與嚴謹性,更好地發揮其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
目的分析牛奶或咖啡攝入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發生風險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聯。方法采用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將牛奶或咖啡攝入相關遺傳變異數據(即SNPs)作為工具變量,以NAFLD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數據作為結局事件,采用逆方差加權(IVW)和MR-Egger兩種方法調查牛奶或咖啡攝入對NAFLD發生風險的因果效應。結果兩種分析方法均表明牛奶或咖啡攝入與NAFLD發生風險之間沒有因果關聯(P>0.05)。敏感性分析表明,主要分析結果穩健,無離群值、異質性和水平多效性,無單個SNP明顯影響總體效應估計值。結論本研究不支持牛奶或咖啡攝入與NAFLD的發生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聯。
為促進公共衛生決策流程調同,統一決策模式,2022年在世界衛生組織支持下,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聯合愛沙尼亞健康保險基金機構發布了對衛生決策生態系統的倡議。本文從該倡議的衛生決策生態系統模型出發,對模型中的流程和要素進行解讀,旨在為我國公共衛生循證決策提供參考。
統計圖形是科研論文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通過規范、美觀的可視化圖形直觀、準確地呈現研究結果有利于促進學術成果的交流、傳播與應用。醫療干預的安全性是其臨床應用的基本前提,隨機對照試驗作為確定醫療干預療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研究設計,準確地呈現其結果的安全性信息便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有研究發現目前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報告中并沒有充分地利用可視化圖形呈現危害結局數據。為了促進臨床研究人員更好地使用可視化圖形呈現危害結局數據,國際學者近期在BMJ發表了一項共識研究,確定并推薦10種用于呈現隨機對照試驗危害結局數據的統計圖形。為了便于國內學者了解和應用該共識,本文對該共識與推薦意見進行了解讀,以期為提高國內隨機對照試驗報告中危害結局數據可視化的質量提供幫助。
為了響應衛生經濟學建模者更多地應用合適的復雜系統模型去解決公共衛生領域的復雜挑戰的需求,由40余位復雜系統模型和經濟學評價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制訂、并于近期發布了應用復雜系統模型進行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經濟學評價的指南。本文對該指南的制訂過程和主要內容進行解讀,以期為國內研究人員提供參考,最終提高我國公共衛生研究和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改善國民的健康水平。
目的系統梳理針刺療法研究報告規范問題,為針刺療法網狀Meta分析報告規范關鍵問題的遴選提供參考依據。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數據庫,搜集針刺療法報告規范的相關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22年11月。根據SPIDER模型構建目標問題并制定納入、排除標準,采用CASP對納入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使用定性系統評價主題綜合法分析、歸納、整合針刺療法研究證據報告規范問題,建立問題條目池。結果共納入4個國家的66篇文獻,其中17篇為定性研究,49篇為定量研究。CASP評價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總體質量較高,且英文研究質量高于中文。采用主題綜合法歸納出7類22個問題條目,7類問題包括標題、摘要、前言、方法、結果、討論和其他報告規范問題,22個條目包括“是否需要報告針刺療法的具體類型”“是否需要報告基于原始研究類型及其數量”等。結論現有的針刺療法研究中存在較多的報告規范問題,因此有必要整理歸納出針刺療法網狀Meta研究的報告規范關鍵問題,為制訂針刺療法網狀Meta分析報告指南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目的系統評價公共衛生決策證據質量分級方法相關研究問題。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數據庫,搜集公共衛生決策證據質量分級方法應用相關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22年12月。根據SPIDER模型構建問題,采用CASP清單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利用主題綜合法對公共衛生決策證據質量分級方法的應用問題進行三級詮釋分析,建立問題條目池。結果共納入14篇文獻,涵蓋7個國家。GRADE是常用的證據質量分級方法。CASP評價結果顯示高質量研究8篇,中等質量研究4篇,低質量研究2篇。主題綜合法歸納出7類13個問題條目。結論現有的公共衛生決策證據質量分級方法存在證據來源多樣、復雜干預研究的證據等級被低估等問題。
目的 基于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 2021 分析中國人群中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引起的肝癌疾病負擔,并與全球情況進行對比,為我國相關公共衛生政策和疾病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 檢索于 2024 年 5 月公開發布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 2021 數據庫,整理 1990 年—2021 年中國與全球因 NASH 導致肝癌的疾病負擔數據。采用 Joinpoint 回歸模型計算各負擔指標的年齡標準化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以評估疾病流行病學隨時間變化的特征。同時,利用貝葉斯方法預測 2022 年—2045 年中國與全球因 NASH 所致肝癌的發病數和死亡數。結果 與 1990 年相比,2021 年中國和全球總體、男性和女性人群因 NASH 導致的肝癌發病數、患病數、死亡數、傷殘調整生命年數、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和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均有所增加;且中國男性人群在 1990 年和 2021 年的各負擔指標均高于相應年份的女性人群。整體趨勢分析結果顯示,1990 年—2021 年中國總體人群因 NASH 導致肝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APC=0.44%,95%置信區間(0.35%,0.53%),P<0.001]和年齡標準化患病率[AAPC=0.92%,95%置信區間(0.73%,1.11%),P<0.001]均呈上升趨勢。此外,1990 年和 2021 年中國總體人群各負擔指標的年齡標準化率均高于相應年份的全球水平。貝葉斯模型預測結果顯示,2022 年—2045 年中國和全球總體、男性和女性人群因 NASH 導致肝癌的發病數和死亡數整體上將均呈上升趨勢。結論 中國與全球因 NASH 導致的肝癌疾病負擔整體上呈增加趨勢,為遏制不斷增加的疾病負擔,有必要及時制定相應的公共衛生政策和疾病管理方案。
替代終點是臨床試驗中用于代替最終目標結局的生物標志物或中間結局指標,近年來其在臨床試驗和藥械加速審批中越來越常見。為了規范替代終點在臨床試驗方案及其研究中的應用和報告,有關學者在BMJ于2024年7月發表了SPIRIT-Surrogate和CONSORT-Surrogate報告規范。本文結合案例對上述規范進行解讀,旨在為國內研究人員提供借鑒,提高相關臨床試驗的整體質量,最終促進國內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