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統評價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CNKI、WanFang Data和VIP數據庫,檢索時限均從為建庫至2014年2月,同時手檢相關雜志,納入有關NAC治療IPF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由2名研究者按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質量后,使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 結果共納入13個RCT,包括713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 NAC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RR=1.34,95% CI(1.19,1.51),P<0.000 1]。治療后NAC組肺功能情況,包括, PaO2[MD=6.06,95% CI(3.79,8.32),P<0.000 01]、VC%(肺活量%)[MD=4.79,95% CI(0.35,9.24),P=0.03]、DLco(一氧化碳彌散量)(%)[MD=5.74,95% CI(2.67,8.81),P=0.000 2]也好于對照組,但兩組在TLC%(肺總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5.56,95% CI(–1.73,12.86),P=0.14]。納入研究均未報告由NAC引起的頻繁或嚴重不良反應。 結論現有證據表明,長期使用NAC可改善IPF患者的臨床情況、PaO2及肺功能,且不良反應少。
社區獲得性肺炎仍然是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的常見疾病,明確其病原學特征及變遷對于合理的抗感染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免疫抑制劑使用的增多、惡性腫瘤及基礎疾病發病率的增加,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譜亦在發生著變化。該文就近年來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學變遷進行了綜述。
目的通過 meta 分析研究霧化吸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中的療效。方法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查找 2018 年 5 月前發表的有關霧化吸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治療 VAP 的中英文文獻,進行數據提取和質量評價后,應用 RevMan 5.2 軟件進行 meta 分析。結果符合入選標準的共有 9 項隨機對照試驗,共計 543 例患者。meta 分析結果顯示:與非霧化吸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霧化吸入阿米卡星可顯著提高 VAP 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比值比(odds ratio,OR)=2.37,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1.50,3.75),P=0.000 2],霧化吸入妥布霉素[OR=2.30,95%CI(0.92,5.78),P=0.08]和 2 種及以上抗菌藥物[OR=2.00,95%CI(0.62,6.46),P=0.25]對 VAP 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無顯著影響;霧化吸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對 VAP 患者的病死率[OR=1.17,95%CI(0.66,2.07),P=0.59]、氣管痙攣率[OR=2.39,95%CI(0.94,6.11),P=0.07]及腎功能損傷率[OR=0.62,95%CI(0.32,1.21),P=0.16]均無顯著影響。結論霧化吸入阿米卡星可顯著提高 VAP 患者的臨床治愈率,但未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霧化吸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安全性好,未增加 VAP 患者氣管痙攣及腎功能損傷的發生風險。
支氣管擴張癥是以支氣管異常擴張為特征的一類異質性疾病,表現為咳嗽、咳痰及反復出現的肺部感染。曲霉菌作為肺部感染的常見真菌之一,在支氣管擴張癥中既可作為疾病的結局出現,也可作為誘因參與疾病進展,最終使支氣管擴張癥的病程復雜化。該文對支氣管擴張癥中的曲霉菌易感因素及致病機制進行闡述,并進一步介紹了支氣管擴張癥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診斷及治療現狀,旨在明確曲霉菌感染在支氣管擴張癥中的作用,并為其臨床診治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結節病是一種非干酪樣壞死性上皮細胞肉芽腫炎癥性疾病,以侵犯肺實質為主,并可累及全身多處臟器。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近年來研究提示多種病原體感染,包括結核分枝桿菌、痤瘡丙酸桿菌、真菌、病毒等,可能與結節病的發生和進展惡化有關。該文詳細綜述了結節病與病原體感染的相關研究,旨在探究病原菌感染在結節病發病機制中的可能作用,也為結節病的治療提供另一個探索方向。
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普通感冒多數呈自限性,但其同樣可以導致嚴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近年來普通感冒患者癥狀呈復雜多樣,部分患者可產生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急診感染學組編撰的《成人普通感冒診斷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3)》,探討了15個臨床實踐相關的重要問題。該文對指南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解讀,有助于更好地認識成人普通感冒的診斷和治療,服務于臨床實踐。
重癥肺炎目前仍是全球面臨的重點問題之一。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失衡和細胞因子失調與肺炎重癥轉化及組織損傷有關,有望成為重癥肺炎的潛在治療靶點。該文對淋巴細胞在重癥肺炎中的保護及致病機制進行闡述,并分別從增強宿主免疫和改善免疫病理損傷 2 個方面進一步介紹宿主導向免疫治療在重癥肺炎中的臨床應用及研究現狀,同時也介紹了免疫治療在未來的臨床轉化應用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旨在為其臨床診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肺纖維化是一類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纖維化性肺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正常肺組織結構破壞后的過度瘢痕修復,最終導致呼吸功能不全。雖然有關肺纖維化病理生理機制的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臨床上仍是無法治愈的。近年來,研究發現非編碼 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肺纖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該文總結了 ncRNA 通過影響上皮-間質轉化、肺成纖維細胞的活化及巨噬細胞的功能進而調控肺纖維化的相關進展,以期為肺纖維化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目的 系統評價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COPD 患者急性加重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NKI、萬方、VIP 等中英文數據庫( 文獻更新日期截至2012 年9 月) , 查找相關隨機對照試驗和臨床對照試驗。由兩名評價員獨立選擇試驗和評價質量后, 提取有效數據進行Meta 分析。結果 試驗組急性加重頻率低于對照組[ RR= 0.63, 95% CI( 0.50, 0.79) ] 。按照人種不同進行亞組分析, 高加索人種中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有統計學意義[ RR=0. 79, 95% CI( 0. 47, 1. 31) ] ; 亞洲人種中試驗組急性加重頻率低于對照組[RR=0.58,95% CI( 0.44, 0.75) ] 。按照藥物的種類及劑量進行亞組分析, 服用羅紅霉素的COPD 患者急性加重頻率低于對照組[RR = 0. 54,95% CI( 0.32, 0.91) ] 。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以胃腸道不適為主, 大多可以耐受。結論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降低COPD患者急性加重頻率, 可能成為預防COPD急性加重的有效藥物。
目的探討T-SPOT.TB試驗在活動性結核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對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就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289例疑似肺結核患者行T-SPOT.TB試驗,評價應用T-SPOT.TB試驗診斷活動性結核的價值。 結果根據診斷標準,最終納入結核感染組84例及對照組156例。T-SPOT.TB試驗診斷活動性結核的敏感度為83.3%,特異度為80.1%。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礎情況及免疫抑制狀態、惡性腫瘤等基礎疾病均不是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結論T-SPOT.TB試驗對診斷活動性結核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對疑似結核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