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價值觀及偏好是循證醫學研究的要素之一,也是當前和未來制定循證指南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本文基于國際上對患者價值觀和偏好的研究現狀,對其概念、方法、影響因素和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介紹,以期在基于患者價值觀和偏好考慮的情況下制定中國的循證指南提供參考。
目的系統評價臨床實踐指南制訂中患者價值觀與偏好的調查問卷內容,對問卷設計的考慮因素進行總結,為指南制訂者更好地評估患者價值觀與偏好提供參考。方法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 和 WanFang Data 數據庫,搜集國內外公開發表的指南制訂過程中有完整評估患者價值觀和偏好的調查問卷內容的研究,應用心理測量學方法評估問卷內容的質量并對問卷設計的影響因素進行總結后形成條目和相應的領域。結果最終納入 20 篇文獻,僅 5 篇文獻(25%,5/20)描述了問卷條目的制訂過程,1 份問卷(5%,1/20)報告了問卷的預試驗,6 份問卷(30%,6/20)評估了問卷的可行性。在問卷可接受性方面,完成問卷的時間范圍為 10~30 分鐘,僅有 6 份問卷(30%,6/20)報告了答復率。患者價值觀與偏好問卷設計的考慮因素涉及有效性、安全性、預后因素及其他方面,其中治療措施的療效、副作用和并發癥風險、疾病復發風險、患者支付費用等是主要考慮因素。結論在臨床實踐指南制訂過程中,仍未形成患者偏好和價值觀的問卷設計標準和方法,未來在充分考慮與評估針對患者治療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預后因素及其他因素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開發標準化工具來設計和衡量有關患者價值觀和偏好的問卷調查內容。
目的 定量分析影響我國乳腺癌患者中心靜脈輸液裝置選擇偏好的因素和支付意愿,為臨床選用合適的輸液通路提供參考。方法 設計離散選擇實驗問卷,在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3家醫院開展調查,利用條件logit模型對血栓風險、感染風險、日常活動是否受限、維護周期、置管切口大小和自付費用6個屬性進行回歸分析。結果 共收集到3家醫院103例患者的有效數據。共6個屬性對乳腺癌患者的置管選擇偏好均有影響,血栓風險(RIS=26.0%)和感染風險(RIS=24.3%)對患者選擇偏好的影響位居前列,將血栓發生和感染的風險分別由12%和8%降低至1%,患者分別愿意支付14 861.2元和13 907.2元。置管切口大小對患者的選擇偏好影響最小(RIS=4.6%),患者的支付意愿僅有2 653.6元。結論 發生血栓和感染是影響乳腺癌患者選擇不同輸液裝置的主要因素,患者在置管安全性和自付費用之間存在著敏感的權衡,隨著血栓和感染風險的變化,患者的支付意愿也隨之改變。
目的 確定肺結節患者心理負擔的潛在影響因素,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治療偏好的影響。方法 對2021年1月—11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門診就診的996例肺結節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采集其社會人口學特征和臨床相關信息,其中男381例、女615例,年齡(47.26±11.53)歲。并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焦慮或抑郁子量表評分>7分者判定為具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結果 996例肺結節患者中焦慮的發生率為42.4%,抑郁的發生率為26.4%,兩種情緒同時存在的發生率達24.7%,焦慮和抑郁情緒顯著相關(ρ=0.834,P<0.05)。年齡、進行CT檢查的目的、肺結節數量和有癥狀是焦慮的獨立影響因素,而肺結節的數量和有癥狀則為抑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在治療偏好上,教育水平、是否有癥狀、結節大小和患者的焦慮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焦慮和抑郁情緒在肺結節患者中很常見,有癥狀是焦慮、抑郁和治療偏好的重要影響因素。
目的 量化農村日間手術患者潛在就醫選擇偏好,為進一步推動縣級醫院日間手術開展提供政策依據。方法 基于離散選擇實驗設計問卷,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3 個科室,采用整群抽樣方式,抽取 2022 年 9 月—10 月所有農村日間手術住院患者為調查對象,并對其進行一對一結構式問卷訪談。運用 Mixed Logit 模型分析患者對 5 個就醫屬性及水平的偏好大小、邊際支付意愿和平均邊際效應。結果 共發放問卷 223 份,回收有效問卷 223 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5 個就醫屬性對農村日間手術患者就醫選擇偏好均有影響(P<0.001),患者就醫偏好最受醫生類別屬性影響(系數估計值=1.776,P<0.001)。若無法獲得專家的醫療服務,患者希望得到 4862.51 元的補償;若從省市屬醫院轉向縣級醫院就醫,患者希望得到 3154.60 元的補償;醫療設備、藥品的可獲得性較低時,患者希望得到 1447.72 元的補償;患者愿意多花 1197.29 元,來縮短家到醫院的耗時。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度由“較低”變為“較高”時,患者選擇偏好增加 52.89%。結論 重點關注縣級醫院衛生人才能力的培養、醫療設備和藥品的可獲得性,對推動縣級醫院日間手術開展有積極意義。
目的探究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陳述性偏好研究的屬性。方法基于對象型優劣尺度法(BWS-1),利用平衡不完全區組設計生成BWS-1問卷,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海南和江蘇省開展數據收集。采用模型法和計數法進行數據分析,獲得各屬性的優先級順序。結果計數法和模型法的BWS-1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在11個屬性中,影響T2DM患者二聯藥物選擇偏好的前三位和后三位因素分別為血糖控制效果、心腦血管健康、低血糖風險;以及骨折、服藥方式、服藥頻率。基于文獻綜述和定性研究,并結合BWS-1結果,本研究最終納入陳述性偏好研究設計的屬性為: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風險、胃腸道不良反應風險、心腦血管健康、體重變化、服藥方式及自付費用。結論BWS-1可以作為確定陳述性偏好研究如離散選擇實驗(DCE)屬性的有效工具,但不建議僅依據BWS-1結果的優先級排序來確定陳述性偏好研究的屬性范圍,還需結合研究的政策目的及現實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目的編制會陰損傷產前預防措施的患者偏好與價值觀調查問卷并進行信效度檢驗。方法結合文獻回顧法、質性訪談法和專家咨詢法,凝煉會陰損傷產前預防的關鍵要素并匯總最佳證據,經核心工作小組多次討論,編制會陰損傷產前預防措施偏好與價值觀調查問卷。采用方便抽樣方法招募妊娠期女性,使用調查問卷進行預調查,采用項目分析法和信效度檢驗方法分析預調查結果,以驗證和完善調查問卷。結果問卷編制以知證決策理論為基礎,通過結合系統評價與網狀Meta分析以及半結構化訪談的方法制訂問卷初版,再經專家咨詢、小組討論和預調查結果分析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確保了本問卷具備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實用性。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折半信度為0.71,內容效度指數為0.97。結論目前會陰損傷產前預防措施偏好與價值觀調查問卷具備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實用性,可作為會陰損傷產前預防偏好與價值觀調查的工具。
離散選擇實驗(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是一種評估多因素對個體選擇產生影響的陳述性偏好分析方法,被國內外學者探究用于健康效用測量。該方法被認為可減輕傳統效用測量方法的認知負擔,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通過研究國內外已開展的采用DCE進行健康效用測量的實證研究,結合有關DCE模型構建的方法學指南,本文概述了DCE的方法學背景、用于測量健康效用的實踐流程,并對相關的應用挑戰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