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基于信息化的巡回教學模式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進修護士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CRRT 進修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將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 CRRT 進修護士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方式;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CRRT 進修護士作為試驗組,采用信息化結合巡回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培訓。進修 6 個月后,比較兩組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帶教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共納入 CRRT 進修護士 112 人。其中,對照組 52 人,試驗組 60 人。試驗組理論成績(t=?2.421,P=0.017)、操作成績(t=?2.305,P=0.023)、帶教滿意度[包括教學效果(t=?4.067,P<0.001)、操作技能(t=?5.013,P<0.001)、教學模式(t=?5.589,P<0.001)、教學內容(t=?2.586,P<0.001)]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照組(4 例)和試驗組(1 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校正 χ2=1.169,P=0.280)。結論信息化的巡回教學模式在 CRRT 進修護士帶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 CRRT 進修護士的崗位勝任能力。
目的 探索局部枸櫞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體外循環壽命的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優化 RCA 抗凝策略提供數據支持。方法 回顧性選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021 年 3 月—2022 年 4 月采用 RCA 行 CRRT 治療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療開始前或 12 h 內的相關指標,并分析其對體外循環壽命的影響。結果 共納入患者 116 例,CRRT 治療共 225 例次,共治療 11 051.7 h。納入患者的體外循環壽命中位數為 57.0(25.4,72.0)h,因凝血而終止 142 例次(63.1%),其體外循環壽命中位數為 30.3(20.5,52.8)h。多因素 Cox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體外循環壽命的 4 個獨立影響因素分別為:血 pH 值[風險比(hazard ratio,HR)=0.002,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0.0001,0.127),P=0.003],濾器后鈣離子濃度最大值[HR=0.039,95%CI(0.004,0.437),P=0.008],血流量[HR=1.051,95%CI(1.027,1.075),P<0.001],導管功能不良[HR=5.701,95%CI(3.777,8.605),P<0.001]。Kaplan-Meier 生存曲線顯示濾器后鈣離子濃度維持在 0.25~0.35 mmol/L 時,RCA 效果最佳。結論 在 RCA 行 CRRT 治療過程中,血 pH 值、濾器后鈣離子水平、血流量、導管功能是體外循環壽命的獨立影響因素,治療過程中應優化上述參數,最大限度地降低體外循環凝血風險,延長體外循環壽命,維持 CRRT 治療的連續性。濾器后鈣離子水平推薦維持在 0.25~0.35 mmol/L,血 pH 值維持在 7.38 以上,血流量不超過 145 mL/min,維持導管功能良好,以保障最佳抗凝效果。
目的 評估不同濾過分數(filtration fraction, FF)計算公式對局部枸櫞酸抗凝下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體外循環壽命的影響。方法 選擇 2022 年 6 月—2023 年 4 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采用局部枸櫞酸抗凝方式行 CRRT 治療且預計 CRRT 時間>24 h 的急性腎損傷患者。根據 CRRT 模式,隨機將患者分為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組、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 CVVHD)組、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組,均采用 Prismaflex 機器。比較 3 組患者 CRRT 體外循環壽命、體外循環未使用至 72 h 更換的原因及通過目前國際上使用的 2 種 FF 計算公式(公式 1、公式 2)分別計算 3 組患者的 FF。以 2 種公式得出的 FF 值為檢驗變量,是否達到體外循環壽命最長組的中位壽命為狀態變量,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結果 共納入 121 例患者,其中 CVVH 組 40 例、CVVHD 組 40 例、CVVHDF 組 41 例。CVVH 組、CVVHD 組、CVVHDF 組體外循環壽命分別為 64(46,71)、47(31.5,54)、70(65,72)h,3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P=0.036)。因體外循環未使用至 72 h 凝血共 94 例,其中 CVVH 組 30 例、CVVHD 組 39 例、CVVHDF 組 25 例,3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83,P<0.001)。根據公式 1 計算,CVVH 組、CVVHD 組及 CVVHDF 組的 FF 分別為 15.8%(15.2%,17.0%)、1.1%(0.7%,2.1%)、16.2%(14.9%,17.6%),3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69.402,P<0.001)。根據公式 2 計算,CVVH 組、CVVHD 組及 CVVHDF 組濾過分數分別為 33.1%(32.4%,35.7%)、4.0%(3.6%,4.9%)、19.1%(17.7%,20.7%),3 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公式 1、2 計算的 FF 對體外循環壽命影響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曲線下面積分別為 0.539、0.668,靈敏度分別為 43.18%、82.22%,特異度分別為 80.65%、56.25%。結論 在使用 Prismaflex 機器行 CRRT 時,CVVHD 模式靜脈壺凝血發生率比 CVVH 和 CVVHDF 模式更高,體外循環壽命更短。公式 2 計算的 FF 預測 CRRT 體外循環壽命靈敏度更高,但特異度更低。單純使用 FF 作為 CRRT 體外循環凝血風險評估尚有局限性,特別是對于前后置換的 CVVH 模式。
隨著醫學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智慧教學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的各個領域,虛擬仿真技術、智能化評估技術、智慧教學平臺等智慧教學技術在血液凈化專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加。該文就智慧教學模式在國內外血液凈化專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綜述,同時介紹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教學模式,以期為血液凈化專科護理教學質量的改進提供理論依據。
目的 探討磺達肝癸鈉、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這 2 種不同抗凝方案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4 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行 CRRT 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在 CRRT 期間使用磺達肝癸鈉還是 LMWH 抗凝,分為磺達肝癸鈉組和 LMWH 組。比較 2 組患者的一般情況、體外循環壽命、凝血事件、出血事件、血紅蛋白、凝血功能相關指標的差異。結果 最終納入 78 例次患者,其中 LMWH 組 38 例,磺達肝癸鈉組 40 例。LMWH 組患者年齡比磺達肝癸鈉組大[76.0(57.0,85.0) vs. 63.0(52.3,76.0)歲,P=0.016],2 組患者其余臨床基線情況(包括性別、血管通路部位、治療指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磺達肝癸鈉組患者的體外循環壽命優于 LMWH 組[67.1(35.0,72.0) vs. 42.0(20.0,55.3)h,P=0.003]。磺達肝癸鈉組 24、48、72 h 體外循環存活率均高于 LMWH 組(87.5% vs. 65.8%,P=0.023;67.5% vs. 36.8%,P=0.007;42.5% vs. 13.2%,P=0.004)。磺達肝癸鈉組的血濾器凝血事件發生率低于 LMWH 組(50.0% vs. 84.2%,P=0.001),2 組患者的靜脈壺凝血事件發生率和輕度出血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 CRRT 前后,2 組患者的血紅蛋白、凝血功能相關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磺達肝癸鈉維持治療連續性優于 LMWH,且兩者在 CRRT 過程中安全性相當。
目的 評估甲磺酸萘莫司他體外抗凝在膿毒癥相關急性腎損傷(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AKI)患者使用 oXiris 濾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納入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接受 oXiris 濾器-CRRT 的伴有高出血風險的 SA-AKI 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應用甲磺酸萘莫司他體外抗凝治療的患者作為萘莫司他組,同期不使用抗凝劑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情況,CRRT 的第 1 個濾器壽命,第 1 個濾器使用時間達 24、48、72 h 例數及百分比情況,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濾器前和濾器后的活化凝血時間(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及患者的臨床結局。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表示。結果 共納入 118 例患者,其中對照組 90 例,萘莫司他組 28 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治療前實驗室檢查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顯示,萘莫司他組第 1 個濾器壽命長于對照組(風險比=0.524,P=0.001)。萘莫司他組第 1 個濾器使用時間達 24 h 百分比高于對照組(60.7% vs. 25.7%,P=0.001);第 1 個濾器治療時長達 48 h 及 72 h 的百分比,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RRT 治療過程中,萘莫司他組濾器后平均 ACT 長于對照組[(216.7±43.2) vs. (181.6±35.5) s,P<0.001],濾器后平均 ACT 長于濾器前 ACT[(216.7±43.2) vs. (183.3±37.7)s,P=0.005]。治療結束后,萘莫司他組國際標準化比值[1.5(1.1,1.8) vs. 1.7(1.4,2.4)]、白細胞介素-6[(235.5±80.9) vs. (500.5±112.7) pg/mL]低于對照組(P<0.05),血小板計數[48.0(31.8,73.0)×109/L vs. 29.0(11.0,61.8)×109/L]高于對照組(P=0.041),其余實驗室檢查指標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結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磺酸萘莫司他應用于 oXiris 濾器-CRRT 伴有高出血風險的 SA-AKI 患者,體外抗凝效果優于無抗凝劑模式,其可能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抗凝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