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是我國發展的重點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確保其精準性。該文從政策工具視角出發,對精準健康扶貧政策工具的類型進行界定,說明了每種類型中包含的具體工具,并分析了精準健康扶貧的精準識別、精準實施和精準考核 3 個環節中政策工具的選擇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環節政策工具的選擇與當前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歸納和剖析了不同類型政策工具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根據現有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旨在為推動精準健康扶貧政策的落實提供參考。
目的 分析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健康管理政策文本的內容和結構,為后續相關政策的優化與完善提供參考。方法 檢索2017年1月-2023年12月國家層面慢阻肺健康管理相關政策文件,構建政策工具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流程二維分析框架,對政策文本編碼歸類,采用內容分析法對政策文本進行內容分析。結果 納入政策文本24份。政策工具維度編碼183條,供給型、環境型及需求型工具分別占43.72%、47.54%、8.74%。健康管理流程維度編碼124條,健康信息收集與管理占12.10%,風險預測占14.52%,干預與治療占66.13%,隨訪與效果評估占7.26%。結論 目前我國慢阻肺健康管理相關政策工具比例需動態調整,適當降低環境型工具,優化供給型工具內部結構,全面增強需求型工具拉動作用,強化慢阻肺健康管理流程耦合性,不斷提升相關政策系統性和總體性。
目的 中成藥說明書修訂是當前國家藥物監管的重點工作,政策法規持續出臺。但尚無對中成藥說明書相關政策的系統探索,本研究通過分析現有政策條目的方向和存在問題,為未來我國中成藥說明書相關政策的調整和優化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官方網站上,搜集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我國國家層面發布的中成藥說明書相關政策文件,提取政策相關要點摘錄,并基于政策工具三分類(供給型、需求型、環境型)以及政策發展過程(政策規劃、政策實施、政策監督、政策評估),構建“政策工具-政策過程”二維分析框架,對政策文件進行分析。結果 共納入27份“藥品說明書”相關政策文件,與“中成藥說明書”密切相關的有13份,生成104條政策文本編碼,其中環境型政策工具運用最多(74.04%),其次為需求型(24.04%)和供給型(1.92%)政策工具;政策過程維度中,政策規劃、政策實施、政策監督和政策評估分別占24.04%、52.88%、17.31%、5.77%。深入分析政策條目內容發現現有政策主要涉及說明書的撰寫與書寫表達規范、應用指導、管理規范等方面,越發重視說明書的中醫特色內容、撰寫規范、安全信息項修訂,并在近年關注說明書適老化及無障礙工作推進。結論 當前針對中成藥說明書的政策文件數量不足,且過于集中在環境型政策工具及政策實施過程階段。建議構建均衡協調發展的政策工具結構,增加政策評估和監督環節的比重,構建中成藥說明書評價標準體系,實現中成藥說明書規范和應用的政策目標。
目的 通過梳理我國罕見病領域相關政策,分析總結相關政策文本的側重點及潛在問題,為后續制訂與完善我國罕見病領域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方法 檢索 2018 年-2023 年國家層面罕見病領域相關政策文件,構建基于內容分析的我國罕見病領域“政策工具-利益相關者-政策力度”三維分析框架,并對政策工具、利益相關者、政策力度進行兩兩之間的交叉分析。結果 最終納入政策文本 39 份。政策工具維度共編碼 112 條,其中環境型、供給型、需求型工具分別占比 62.5%、30.36%、7.14%。利益相關者維度編碼 229 條,其中政府部門、醫療機構、企業單位、患者及家庭分別占比 42.79%、19.65%、19.65%、17.90%。政策力度的平均分數為 2.2 分。交叉分析顯示,供給型工具、環境型工具、需求型工具維度下均為政府部門占比最高(分別為 45.76%、43.45%、32.00%);環境型工具的政策力度最大(124 分);政府部門的政策力度最大(78 分)。結論 我國罕見病政策工具設計及配置存在一定失衡,罕見病政策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分布不均。雖然罕見病領域政策效力整體呈正增長趨勢,但可能存在政策工具、利益相關者和政策力度不匹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