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海" 13條結果
      • 基于孟德爾隨機化探討腸道菌群與兒童哮喘的因果關聯

        目的 通過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分析腸道菌群和兒童哮喘之間的因果關聯。方法 從 MiBioGen 數據庫下載人類腸道菌群數據集,保留 196 個已知菌群(9 個門、16 個綱、20 個目、32 個科和 119 個屬)用作暴露因素,篩選出與暴露因素強相關且相互獨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作為有效工具變量。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數據庫下載包含 3 025 例病患和 135 449 例對照的兒童哮喘數據集用作結局變量。分別使用逆方差加權法、加權中位數法、MR-Egger、加權模式和簡單模式方法進行兩樣本 MR 分析,以優勢比(odds ratio, OR)評估腸道菌群與兒童哮喘的因果關聯。同時利用留一法進行敏感性分析,采用 MR-Egger 截距測試和MR-PRESSO 全局檢驗來檢測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檢測異質性。結果 共發現 196 個腸道微生物群類中有 15 個菌類與兒童哮喘發病風險有因果關聯(P<0.05),共納入分析 SNP 181 個。逆方差加權分析結果顯示柔膜菌綱[OR=1.42,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1.10,1.83),P=0.007]、埃希菌-志賀菌屬[OR=1.39,95%CI(1.02,1.90),P=0.036]、草酸桿菌屬[OR=1.30,95%CI(1.10,1.54),P=0.002]、瘤胃球菌屬 UCG-009[OR=1.34,95%CI(1.09,1.64),P=0.006]和軟壁菌門[OR=1.42,95%CI(1.10,1.83),P=0.007]與兒童哮喘呈正相關;放線菌綱[OR=0.76,95%CI(0.58,0.99),P=0.042]、雙歧桿菌科[OR=0.76,95%CI(0.58,0.98),P=0.035]、纏結真桿菌屬[OR=0.81,95%CI(0.70,0.94),P=0.007]、雙歧桿菌目[OR=0.76,95%CI(0.58,0.98),P=0.035]和放線菌門[OR=0.74,95%CI(0.56,0.99),P=0.040]與兒童哮喘呈負相關。此外,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結果穩定,MR-Egger 截距測試和 MR-PRESSO 全局檢驗無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檢驗不存在異質性。結論 腸道菌群和兒童哮喘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柔膜菌綱、埃希菌-志賀菌屬、草酸桿菌屬、瘤胃球菌屬 UCG-009 和軟壁菌門可增加兒童哮喘風險,放線菌綱、雙歧桿菌科、纏結真桿菌屬、雙歧桿菌目和放線菌門可降低兒童哮喘風險。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空心開路器輔助下經皮逆行恥骨螺釘植入技術在恥骨支骨折中的應用研究

        目的探討空心開路器輔助下經皮逆行恥骨螺釘植入技術治療恥骨支骨折的療效。方法回顧分析 200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采用空心螺釘固定治療的 42 例恥骨支骨折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將其分為傳統手術組(A 組 20 例,采用傳統逆行恥骨螺釘植入固定)與改良手術組(B 組 22 例,采用空心開路器輔助下經皮逆行恥骨螺釘植入固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分型、合并癥及受傷至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植入螺釘長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次日根據 Matta 標準評估骨折復位情況,術后 12 個月采用 Majeed 評分評價功能。結果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B 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切口長度均顯著小于 A 組(P<0.05);兩組植入螺釘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93,P=0.437)。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8~24 個月,平均 16.8 個月。兩組均未出現血管、神經損傷,內固定物斷裂,螺釘進入關節腔,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68,P=0.299)。A 組出現切口感染 2 例,切口脂肪液化 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 25.0%;B 組僅出現 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發生率為 4.5%,低于 A 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104,P=0.147)。A 組發現 1 例骨折再移位,B 組無骨折再移位發生。術后次日 Matta 影像學評價及術后 12 個月 Majeed 功能評價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空心開路器輔助下經皮逆行恥骨支螺釘植入技術治療恥骨支骨折療效確切,具有切口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并發癥發生率低的優點。

        發表時間:2020-09-28 02: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LungPoint虛擬導航聯合徑向超聲引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在肺外周結節的診斷價值

        目的評價LungPoint虛擬導航系統聯合徑向超聲引導支氣管鏡肺活檢技術對肺外周結節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上海市肺科醫院內鏡中心接受徑向超聲引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的肺外周結節患者317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術前是否采用LungPoint虛擬導航系統規劃路徑,分為徑向超聲組(EBUS-GS組)和虛擬導航聯合徑向超聲組(VBN+EBUS-GS組)。對比EBUS-GS組與VBN+EBUS-GS組的診斷率、支氣管鏡到達率、到達時間、操作時間及并發癥。結果 惡性結節107例,良性結節210例。EBUS-GS組和VBN+EUBS-GS組肺結節大小分別為(1.9±0.7)cm和(1.8±0.6) cm(P>0.05);到達病灶的時間分別為7(5~9)min和4(3~5)min(P<0.05),總操作時間分別為18(16~20)min和16(14~18)min(P<0.05);兩組支氣管鏡的到達率分別為82.6%和98.1%(P<0.05);兩組的總體診斷率、惡性結節診斷率、良性結節診斷率分別為61.3%比64.8%、67.9%比68.6%、57.6%比63.1%(P>0.05)。EBUS-GS組檢查后出現1例氣胸(0.6%,1/155)。患者無大咯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結論LungPoint虛擬導航可顯著提高支氣管鏡的到達率、明顯減少了到達病灶的時間以及總操作時間,安全性好,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膽囊炎經皮膽囊造瘺術后序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最佳手術時機探討

        目的探討急性膽囊炎患者行經皮膽囊造瘺術后序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最佳手術時機,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選擇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間先行經皮膽囊造瘺術后延期行LC的患者,根據患者經皮膽囊造瘺術后到LC的時間間隔分成3組,分別為短間隔組(3~4周)、中間隔組(5~8周)及長間隔組(>8周),比較3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引流管放置時間、引流管放置例數、入住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轉開腹、并發癥發生及住院總費用方面的差異。結果本研究共納入99例患者,其中短間隔組25例、中間隔組41例、長間隔組33例,3組患者在人口學特征、血常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纖維蛋白原、國際標準化比值、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等及其他如基礎疾病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在行經皮膽囊造瘺術后LC前的膽囊壁厚度以及行LC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引流管放置時間、引流管放置例數、入住ICU、中轉開腹、并發癥發生及住院總費用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間隔組在上述各個觀察指標方面均優于短間隔組(P<0.05)和長間隔組(P<0.05),而短間隔組和長間隔組間僅在住院總費用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短間隔組高于長間隔組,P=0.019)。結論從本研究分析的結果看,經皮膽囊造瘺術后序貫LC的最佳時間間隔為5~8周,只是該結論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或用多中心的數據驗證。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腸道菌群與抽動障礙的因果關聯: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目的 通過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法分析腸道菌群與抽動障礙之間的因果關聯。方法 以從 MiBioGen 數據庫下載獲得的人類腸道菌群數據集中已知的 196 個菌群(9 個門、16 個綱、20 個目、32 個科和 119 個屬)作為暴露因素,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數據庫選取抽動障礙數據集(finn-b-KRA_PSY_TIC,包括 172 例病例和 218620 例對照)作為結局變量,逆方差加權作為主要分析方法,通過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 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評估腸道菌群與抽動障礙的因果關聯。利用 MR-Egger 截距測試和 MR-PRESSO 全局檢驗評價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檢測評價異質性,通過留一法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 逆方差加權分析結果顯示,紅螺菌科(Family Rhodospirillaceae)[OR=0.398,95%CI(0.191,0.831),P=0.014]、紅螺菌目(Order Rhodospirillales)[OR=0.349,95%CI(0.164,0.743),P=0.006]和 Parasutterella[OR=0.392,95%CI(0.171,0.898),P=0.027]與抽動障礙發病風險呈負向因果關系;毛螺菌屬(Genus Lachnospira)[OR=8.784,95%CI(1.160,66.496),P=0.035]和 Candidatus Soleaferrea[OR=2.572,95%CI(1.161,5.695),P=0.020]與抽動障礙發病風險呈正向因果關系。MR-Egger 截距測試和 MR-PRESSO 全局檢驗結果表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檢測無異質性,留一法分析顯示結果穩健。結論 腸道菌群和抽動障礙之間存在因果關聯,紅螺菌科、紅螺菌目和 Parasutterella 能降低抽動障礙發病風險,毛螺菌屬和 Candidatus Soleaferrea 能增加抽動障礙發病風險。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變參數混沌信號應用于經皮神經電刺激的探索研究

        為了降低人體適應性對電刺激效果的影響,介紹了一種基于混沌信號的電刺激系統設計方法。首先在PC機上采用MATLAB軟件構建混沌模型,經迭代運算產生混沌信號。用NI公司的數據采集卡USB-6251將信號輸出到外部設備,再用LM3886模塊對信號進行功率放大。經粘貼或綁縛在人體皮膚上的電極,傳入信號以刺激內部神經。通過改變混沌模型的參數可獲得不同的刺激效果,從而降低了因生理電刺激適應性而導致的電刺激效果變差的影響。測試結果表明:混沌信號的隨機性增加了電刺激波形的多樣性;混沌信號的規則性保證了電刺激過程的舒適感,提出的方法為電刺激儀器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金黃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對破骨細胞分化的影響研究

        目的探討金黃色葡萄球菌肽聚糖(Staphylococcal peptidoglycan,PGN-sa)對raw264.7細胞向破骨細胞分化的影響。 方法取raw264.7細胞分為5組,分別為100 ng/mL PGN-sa組、200 ng/mL PGN-sa組、400 ng/mLPGN-sa組、陽性對照組[100 ng/mL NF-κB受體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以及空白對照組(PBS),按照分組以不同濃度PGN-sa、RANKL或PBS進行培養。于第5天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觀察破骨樣細胞的形成情況并行細胞計數;Image-Pro Plus 6.0軟件測量骨吸收凹陷面積;MTT法檢測細胞增殖活性。 結果TRAP染色顯示,除空白對照組外,各濃度PGN-sa組及陽性對照組均有破骨樣細胞形成,各濃度PGN-sa組破骨樣細胞數均多于空白對照組(P<0.05);且破骨樣細胞數目隨PGN-sa濃度增加而增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吸收凹陷檢測示,各濃度PGN-sa組均見骨吸收凹陷形成,骨吸收凹陷面積比值與陽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骨吸收凹陷面積比值隨PGN-sa濃度增加逐漸增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TT檢測顯示,各濃度PGN-sa組吸光度(A)值與空白對照組比較以及各濃度PGN-sa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PGN-sa能促進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細胞形成。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金黃色葡萄球菌肽聚糖促進破骨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目的探討金黃色葡萄球菌肽聚糖(Staphylococcal peptidoglycan,PGN-sa)促進破骨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 方法Western blot檢測:取Raw264.7細胞,以PGN-sa或SC75741(NF-κB激活的強效抑制劑)+PGN-sa分別作用0、1、2、3 d,檢測活化T細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蛋白表達;分別作用0、5、10、20、40、60 min,檢測破骨細胞分化信號通路相關蛋白[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NF-κB、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α)、Akt及磷酸化蛋白p-p38、p-ERK、p-JNK、p-Akt、p-NF-κB]表達。ELISA檢測:取Raw264.7細胞分為4組,分別以100(A組)、200(B組)、400 ng/mL PGN-sa(C組)及PBS(D組)作用1、2、3 d,檢測TNF-α、IL-1α及IL-6的蛋白表達量。 結果Western blot檢測:隨培養時間延長,NFATc1蛋白表達量呈逐漸增加趨勢,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加入SC75741后,NFATc1蛋白表達在2、3 d明顯受到抑制,與未加入SC75741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PGN-sa刺激后5、10 min時IκB-α蛋白表達量明顯降低,p-NF-κB蛋白表達量明顯增高,均于20 min后恢復正常,5、10 min時蛋白表達量與其余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且5 min時p-NF-κB蛋白表達量高于10 min時(P<0.001)。加入SC75741后,IκB-α及p-NF-κB的蛋白表達量無變化,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蛋白(ERK、p38、JNK、NF-κB、Akt及p-p38、p-ERK、p-JNK、p-Akt)表達量在各時間點均無明顯變化(P>0.05)。ELISA檢測:各時間點A~D組TNF-α及IL-1α均未見表達。各組IL-6的表達隨時間延長呈遞增趨勢,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培養1 d時,各組間比較IL-6蛋白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3 d時,A、B、C組IL-6蛋白表達顯著高于D組,A、B、C組間呈遞增趨勢,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PGN-sa通過NF-κB信號通路促進破骨細胞的分化形成,IL-6在這一過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發表時間:2016-10-21 06:3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金黃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對破骨細胞分化的影響

        目的 探討金黃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Staphylococcal lipoteichoic acid, LTA-sa)對破骨細胞分化的影響。 方法 取 RAW264.7 細胞根據誘導培養條件不同分為 5 組,分別為 LTA-sa 100 ng/mL 組(A 組)、LTA-sa 200 ng/mL 組(B 組)、LTA-sa 400 ng/mL 組(C 組)、100 ng/mL 鼠 NF-κB 受體活化因子配基組(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作為陽性對照,D 組)、空白對照組(E 組,等體積 PBS)。誘導培養后第 5 天,A~E 組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觀察破骨樣細胞形成情況并行細胞計數,采用 Image-Pro Plus 6.0 軟件測量 COAS(Corning Osteo Assay Surface)24 孔板形成的骨吸收凹陷面積,計算其占整個視野面積的比值;同時 A、B、C、E 組采用 MTT 法檢測細胞增殖情況。 結果 誘導培養后第 5 天,各組均可見破骨樣細胞及骨吸收凹陷形成,但 A~D 組所形成的破骨樣細胞及骨吸收凹陷面積占整個視野面積的比值均多于 E 組;且隨 LTA-sa 濃度增加,A、B、C 組以上指標逐漸增加,但均低于 D 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誘導培養后第 5 天,A、B、C、E 組吸光度(A)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LTA-sa 具有促進 RAW264.7 細胞向破骨細胞分化形成的作用。

        發表時間:2017-03-13 01: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擴大 Carlson 入路治療股骨外側髁 Hoffa 骨折療效分析

        目的探討采用擴大 Carlson 入路治療股骨外側髁 Hoffa 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分析 2012 年 9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7 例股骨外側髁 Hoffa 骨折患者臨床資料。男 10 例,女 7 例;年齡 32~68 歲,平均 43 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 9 例,高處墜落傷 6 例,其他傷 2 例。根據 Letenneur 分型:Ⅰ型 8 例,Ⅱ型 6 例,Ⅲ型 3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 3~32 d,平均 7 d。均采用擴大 Carlson 入路治療,LetenneurⅠ、Ⅲ型患者采用后前方向螺釘聯合后側抗滑移鋼板固定,Ⅱ型患者采用單純后前方向螺釘固定。術后復查膝關節正側位 X 線片、膝關節 CT 及三維重建,評估骨折愈合及內固定物在位情況;采用 Letenneur 等的 Hoffa 骨折功能評估標準評價膝關節功能。結果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3~28 個月,平均 15 個月。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內固定物斷裂、腓總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骨折愈合時間 16~32 周,平均 18 周。末次隨訪時,按 Letenneur 等標準評價膝關節功能,獲優 12 例、良 5 例,優良率 100%。結論采用擴大 Carlson 入路治療股骨外側髁 Hoffa 骨折,具有顯露清楚、便于復位與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并發癥少、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的優點。

        發表時間:2021-04-27 09: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